【內容摘要】:對網絡用戶,乃至非網絡用戶而言,他們都有可能既享受信息電子化帶來的便利,同時也會因為個人信息的電子化而帶來困擾。在我國尚未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及確立個人信息權的今天,要實現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的有力保護及規制,首先需要對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的概念進行合理界定,只有在明晰了個人信息與傳統個人權內容上的差別之后,才有可能創設個人信息權,或者說才能更為有效地實現合理保護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之目的。【關鍵詞】:網絡環境個人信息厘定個人信息、個人數據、隱私乃至于傳統的具體人格權等內容,在它們的概念范域中有著交叉與重疊的部分。而要明晰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的基本內涵,或者說給其下一個合理的定義。就有必要對這些基本概念進行討論。一、個人信息概念的提出(一)網絡環境下個人信息概念的甄選梅*祖先生在2005年發表的《個人信息保護的基礎性問題研究》中認為個人信息”和個人數據”可以通用,并在其2006年發表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兩個問題》一文中則認為進行隱私權的立法更為妥善”。齊*民先生在2004年出版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原理及其跨國流通法律問題研究》一書中明確區別了個人資料”與個人信息”,堅持采個人資料”的稱謂;在其2005年發表的《論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一文中,雖然也詳細地區別了個人資料”與個人信息”,但卻指出保護個人資料的目的在于保護個人信息,使用‘個人信息’更能體現立法的目的”,同時又說個人資料和個人信息應該是可以通用的概念”。周*華先生認為概念的不同主要是源于不同的法律傳統和使用習慣,實質上并不影響法律的內容”,因此建議采用個人信息”的概念,其理由有三:首先,數據這一概念在我國法律中比較生僻,它主要適用于技術領域;其次,采用個人信息的概念,不但與信息化和信息化法律體系建設的大背景符合,也可以與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相呼應;再次,使用個人信息的概念,可以避開歐盟和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分歧,體現一種獨立的聲音。顯然,在涉及自然人信息電子化資料如何確定其名稱的問題上,國內的主要學者存在不同的觀點,而即使是同一學者在不同的時期也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事實上,一方面考慮到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和強大,另一方面考慮到國內語言使用習慣以及人們的理解力上看考慮,采用個人信息”這個名詞來定位與自然人信息電子化資料具備較好的可行性,應當作為首選。(二)傳統視野下個人信息的定義個人信息概念濫觴于1968年聯合國國際人權會議”中提出的資料保護”(dataprotection),是年被稱為資料革命年”。最早的國內個人信息保護立法是德國黑森州《個人資料保護法》(1970年),而最早的國家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則是瑞典的《資料法》(1973年)。然而,這些最早的會議和立法文件對個人資料”這一稱謂的界定,并未得到國際社會普遍的承認和遵從,各國學界和立法對個人信息的認識也不一致,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個人信息這一概念在各國立法被冠以不同的稱謂。個人信息的定義在理論界通常有如下三種:第一種是個人信息關聯型定義,有學者認為:所謂個人信息,包括人之內心、身體、身份、地位以及其他關于個人一切事項之事實、判斷評價等之所有信息在內,換言之,有關個人之信息并不僅限于與個人之人格或私生活有關者,個人之社會文化活動、為團體組織中成員之活動,及其他與個人有關聯之信息,全部包括在內。”第二種是隱私型定義,認為個人信息系指社會中多數所不愿向外透露者(除對家人朋友之外);或個人極敏感而不愿為他人知道者(如多數人不在意他人知道自己的身高,但有人則對其身高極其敏感,不欲為外人知道)”。第三種是美德兩國選擇的識別型定義。這種定義的優勢是可以借助一種客觀標準—識別而同時彌補以上兩種定義的不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合并后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1-24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期限有哪些
2020-12-26支票保證與保付的區別
2021-03-19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法律有無規定父母包辦婚姻怎么辦
2021-01-17占有改定的物權效力范圍
2021-01-18勞動合同到申請解除勞動合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4交通事故精神損失費最多賠償多少錢
2021-02-16雇傭運輸毒品從犯會怎么判
2021-02-16無證房產怎么確權
2021-02-11保密協議與競業限制協議的區別
2021-01-30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業主委員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和登記手續
2021-01-22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5上了全險 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20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未超合理范圍保險應理賠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