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金是當事人為了保證合同的履行,依法或依當事人的約定,由當事人一方在合同訂立的前后,按照合同標的額的一定比例,預先給付對方當事人的金錢。那么,從法律的角度看,定金與預付款究竟有什么區別呢?此外,在實踐中,當遇到二手房購房定金糾紛時我們應該怎么解決呢?下面將為您做一個較為詳細的解讀。
一、定金與預付款有什么區別
定金是一種債的擔保形式,其擔保作用是通過定金罰則來實現的。由于它包含了對不履行合同的制裁作用,因而就違約定金來說是一種違約責任形式。
當事人可以依照《擔保法》的規定,約定一方向對方給付定金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作價款或者收回。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但適用定金應針對根本違約的情況。如果一方只有輕微違約就適用定金罰則,比如遲延幾天交貨,則有悖于公平和誠信原則。
定金與預付款區別如下:
1、定金是一種債的擔保方式,是為保障債的履行而設定的;預付款是當事人將合同總價款的一部分預先支付給對方當事人,其交付是債的履行行為,具有對對方當事人履行合同的資助作用。
2、定金的數額有法定的最高比例限制,即不得超過合同標的額的20%;而預付款的數額,全由當事人自主約定,于合同標的額沒有法定比例限制。
3、定金罰則是違約責任的一種,具有對違約的制裁性質。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預付款則不能作為制裁性質的給付,如沒有履行合同,可以要求不履行合同約定的當事人支付違約金或賠償損失,而對于預付款應當退還給支付該款項的當事人。
二、二手房購房定金糾紛怎么解決
二手房購房定金糾紛發生后,作為購房者來說,可能會尋求調解或者訴諸法院請求解決。然而,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和防范這類糾紛呢?為了不至于產生對購房者不利的后果,下面有幾個在實踐中經常用到的解決方法可供參考:
1、購房者將交給中介公司或售房者的錢約定為預付款,比如“買方繳納賣方(或中介公司)1萬元,屬于預付款,如果買賣雙方沒有簽訂協議,此款全部退還買方” 。按照法律規定,預付款與定金的法律性質不同,無論什么原因,只要合同沒有簽成,預付款都是可以退的。而定金則不同,如果一方單方悔約,不想買房了,則定金不退。有時并非買方不想買房了,而是沒有證據證明;
2、買賣雙方不與中介公司簽訂居間協議或委托代理協議,而是直接簽訂買方、賣方及中介公司的三方協議,因為交納定金并不是簽訂買賣合同的必經程序;
3、如果交定金,控制在一千元以下,這樣做一是表明誠意,二是一旦有糾紛,定金退不回來這樣損失會小;
4、如果交了定金,寫明一定時間之內(比如30天),買賣雙方或者買賣雙方與中介方沒有簽署正式的房屋買賣協議,定金交給誰誰退還;
5、簽訂定金協議前一定據理力爭,將對自己有利的條款寫入協議或合同;
6、購房者在購買二手房時最好簽訂認購協議。因為相對于定金協議來說,二手房的認購協議比較好改,只要購房人堅持基本都能成功。因為中介公司有幾千元利潤也想賺,不想讓這筆錢跑掉,因此會在協議的內容上讓步。購房人正可以抓住中介公司想賺錢的弱點,簽訂對自己有利的協議。
希望對您能有所幫助。在交易中,我們還要注意的是,如果當事人既約定了違約金,又約定了定金的,一方違約時,對方可以選擇適用違約金或者定金條款,兩者不能并用,只能選擇其一。如果違約金不足以彌補損失的,可以要求增加;定金不足以彌補損失的,可以要求賠償損失。如果您不知道該想對方要求多少賠償能得到法律的支持,那么建議您可以去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
訂約定金成立要件是什么,二手房買賣定金罰則怎么適用
購房定金糾紛如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十級工傷賠償標準
2021-03-01怎么去法院申請行使留置權
2021-01-02干滿三年被辭退怎么補償
2020-11-08物流合同中仲裁條款的效力有哪些
2021-02-17主合同解除后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2-12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農作物種植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1-01-18某業主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是如何
2021-03-01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保險公司如實告知時應提供現金價值表么
2021-01-12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車輛保險單可以反保全嗎
2020-12-10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員工食堂承包合同
2020-12-21土地出讓合同中會注明耕地嗎
2021-01-15可以對拆遷補償決定書提起行政訴訟嗎
2020-11-222020年全國的拆遷補償方案是統一的嗎
2021-01-01上海拆遷安置房退稅怎樣辦理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