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辦理過程中,如發現按照《刑法》、《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的應當撤銷案件、如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行政案件的,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行政處罰。
例如:打架過程中造成對方受傷,剛開始時因為傷勢嚴重,辦案單位認為可能造成輕傷以上傷害,將案件以刑事案件程序辦理并刑事拘留了嫌疑人,但經過救治,傷者的傷情穩定、且經法醫鑒定為輕傷以下傷情,依法應當撤銷該案件;但因為嫌疑人的行為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應當對其行政拘留,所以該案件轉為行政案件,對嫌疑人的刑事拘留轉為行政拘留(行政拘留的期限與被刑事拘留的已執行時間相折抵)
相關知識:
(一)拘留的決定
公安機關依法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的,由承辦單位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拘留證》,然后由提請批準拘留的單位負責執行。
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的案件,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決定。決定拘留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拘留的決定書送交公安機關,由公安機關負責執行。
(二)拘留的執行
公安機關執行拘留時,必須出示拘留證,并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名、按指印。被拘留人如果抗拒拘留,執行人員有權使用強制方法,包括使用戒具。拘留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決定拘留的機關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24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公安機關在異地執行拘留的時候,應當通知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被拘留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予以配合。
(三)拘留的期限
依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91條規定: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對于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至三十日。人民檢察院應當自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七日以內,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根據以上規定,一般而言,公安機關對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對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長拘留期限是37天。
有問題需要溝通解決,要是對于其中內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進一步了解,建議您及時尋求律霸網在線律師的的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簽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0-12-06律師可以不收代理費嗎
2020-12-16訴訟時效超過20年,法院受理嗎
2021-03-13酒駕和醉駕的區別
2020-12-15婚前借款作為彩禮是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11房產訴訟期間可否居住
2021-02-11交通事故“私了”
2021-03-25自愿放棄社保提出離職有補償金嗎
2021-02-25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與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是否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4離婚時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1-31從車險爭議看保險人賠付責任的認定
2021-01-28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義務
2021-03-24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未召開村民會議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02承包合同與租賃合同的區別
2020-12-17廠房拆遷補償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1戶口已遷出可否分得拆遷安置房
2021-02-11父親去世房產上是父親名字現在房子拆遷我能拿到拆遷款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