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法律沒有這方面的規定,至于家里沒有人照顧,警察會處理的。
拘留(法律名詞)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公安機關在緊急時刻對需要受偵查的人依法暫時扣押;行政拘留指將違反治安管理的人關在公安機關拘留所內,一般不超過十五天,合并處罰最長不超過二十日[1]。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行政處罰。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司法拘留
一種是指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逃避執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于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
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程序
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認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注明有關情況和理由,經部門領導審核,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拘留證》。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由檢察長決定,再送交公安機關執行;對于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同時立即辦理拘留手續。由于我國法律規定,拘留由公安機關執行。因此,對于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執行拘留時,應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拘留證》,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布對其實行拘留。然后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絕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的,執行人員應在拘留證上注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貨車剎車失靈乘客跳車身亡,車輛掛靠公司有責任嗎
2020-12-01第三方網絡平臺主要涉及的法律
2021-02-11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處理要多長時間
2020-12-29公司雇傭童工怎么處罰,雇傭童工罰款怎么罰
2021-01-13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小公司倒閉了怎么給員工賠償
2021-03-17勞動糾紛多久過期
2020-12-15意外傷害保險分為哪些種類
2020-11-21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壽險理賠需要知道這些問題
2020-12-11酒后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可拒賠?
2020-12-02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財產險理賠怎么辦理
2020-12-06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30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土地流轉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