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法律沒有這方面的規定,至于家里沒有人照顧,警察會處理的。
拘留(法律名詞)
拘留,是指扣留,拘禁。公安機關在緊急時刻對需要受偵查的人依法暫時扣押;行政拘留指將違反治安管理的人關在公安機關拘留所內,一般不超過十五天,合并處罰最長不超過二十日[1]。行政拘留是最嚴厲的行政處罰。被處罰人對治安管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司法拘留
一種是指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逃避執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于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
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程序
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認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注明有關情況和理由,經部門領導審核,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簽發《拘留證》。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由檢察長決定,再送交公安機關執行;對于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同時立即辦理拘留手續。由于我國法律規定,拘留由公安機關執行。因此,對于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執行拘留時,應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拘留證》,向被拘留人出示,并宣布對其實行拘留。然后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絕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的,執行人員應在拘留證上注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多長有法可依
2021-02-01拆遷維權委托律師需要多少費用
2020-12-18抵押到期債務未還清怎么辦
2021-01-24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15中國公民能不能在外國結婚
2021-03-02車禍死亡怎么計算扶養費
2021-03-23花唄部分用戶接入央行征信,上了征信黑名單怎么辦
2020-12-30職業病觀察期間是否還有工資
2021-02-18停發的傷殘撫恤金可以補發嗎
2021-03-16子公司是否有簽訂勞動合同的資格
2021-01-2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案例分析
2021-01-30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土地出讓合同沒有時間合同有效嗎
2020-12-16土地互換后發生了糾紛還可以要回土地嗎
2020-11-16法律規定農村責任田能買賣嗎
2021-03-10家里裝了監控拆遷有賠償嗎
2021-01-07公司拆遷補償款可以分紅嗎
2021-01-10拆遷安置房和經適房的區別
2020-12-01新民居房子受法律保護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