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民事行為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怎么辦
根據《民法通則》第14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其監護人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
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并且(一)(二)(三)(四)(五)的順序視為監護人的順序。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所謂的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構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條件為“未滿十周歲”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
法定代理的特點
法定代理產生的依據是法律的直接規定。委托代理中,代理人的代理權是由委托人通過委托授權而產生的,而法定代理權的產生是不以當事人的個人意志為條件的,而是直接源于法律的規定。
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權限范圍也是由法律規定的,而且一般都屬于普通代理或全權代理,沒有代理權限范圍的特殊限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權限則取決于委托授權書的規定,既可以是全權代理,也可以是特別代理,代理人只能在委托人授權的范圍內代理委托人進行法律行為。
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往往存在某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這種特定的血緣或親緣關系正是法定代理產生的基礎。實踐中,最常見的法定代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父母作為其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代理人;配偶一方作為其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對方的法定代理人;成年的兄、姐作為其未成年的弟、妹的法定代理人;職務代理中的代理人。
法定代理的宗旨在于保證無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能夠通過代理行為順利地參加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它主要是為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而設立的代理方式。法定代理都是無償的。
綜上所述是有關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怎么辦的解答,一般來說肯定是有法定代理人的,根據個人不同的情形都會有相應的指定,但是法定代理人在代理過程出現過錯造成損失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大家還有其他法律問題要了解,歡迎來到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再婚需要特別注意什么
2020-12-11搶黃燈出現交通事故是全責嗎
2021-01-16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消防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是什么
2021-02-10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離婚訴訟費用是多少以及如何繳納離婚訴訟費用
2020-12-19一審敗訴,二審終審也敗訴該怎么辦
2021-01-06合同要求不利自己怎么提函
2021-03-12學生在學校感染肺結核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25小區公有用地的所有權歸誰
2021-02-14勞動規章制度怎么舉證
2020-11-15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認定
2020-11-25勞動合同快到期前可以變更期限嗎
2020-11-13公司上班試用期提離職不批準怎么辦
2021-02-19工資80,七天試用期給30合法嗎
2021-01-10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意外傷害保險制度有什么規定
2021-03-21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