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農婦組團“約炮”報道系虛構,虛假報道違法嗎?公民有言論自由,但被報道者也享有人格尊嚴,都需要保護,我國的法律不允許任何人利用網絡作為侵害他人的手段。
東北農婦組團“約炮”報道系虛構
父親瀕死兒子卻用低保金“行樂痛快”、農婦組團“約炮”、媳婦罵婆婆“老不死的東西”、低保夫婦不顧兒子常年酣戰牌桌……春節期間,一篇題為《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丨返鄉日記》的文章轉發,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
面對各種終端上描繪的那座“禮崩樂壞”的東北村莊,人們在轉發討論中將信將疑:心目中的鄉土中國真的凋敝如斯嗎?
深入事件發生地調查,發現“返鄉日記”并非“返鄉之作”,文中描繪的禮崩樂壞的“時間、人物、地點都是虛構的”。從遼寧省委宣傳部獲悉,此文為虛構杜撰。
報道虛假新聞違法嗎
我國為遏制不實報道、虛假新聞,出臺了各種規定。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明確:“新聞記者使用新聞記者證從事新聞采訪活動,應遵守法律規定和新聞職業道德,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全面、客觀、公正,不得編發虛假報道,不得刊播虛假新聞,不得徇私隱匿應報道的新聞事實。”違反規定將給予警告、罰款、吊銷其新聞記者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原新聞出版總署專門下發了《關于嚴防虛假新聞報道的若干規定》,對新聞報道規范進行細化,規定新聞記者“嚴禁依據道聽途說編寫新聞或者虛構新聞細節,不得憑借主觀猜測改變或者杜撰新聞事實,不得故意歪曲事實真相”。要求新聞機構堅持“三審三校”,建立健全內部防范虛假新聞的管理制度。
少數從業人員違反職業道德,損害了新聞隊伍的形象和新聞媒體的公信力。
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記者絕不能人云亦云,必須遵守新聞真實性原則,這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和要求。新聞輿論工作應該“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表示,互聯網也有“公序良俗”,網上不能發布虛假信息;轉發信息時不可以添油加醋、歪曲原始信息。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婚姻法調整哪些法律關系
2021-01-24注冊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哪些內容
2021-02-18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探望權的行使可以強制執行嗎
2021-02-13婚前隱瞞身體缺陷算騙婚嗎
2021-01-08如何通過支付令追債
2021-02-03如何確定交通誤工費賠償標準
2021-03-08離婚損害賠償請求權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醫療服務合同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2020-12-12合同糾紛公司沒有錢怎么辦
2021-03-19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開發商未按時交付房屋,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2020-12-08免責條款不說明保險事故就不免責
2021-02-10保險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有哪些
2021-01-22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1-18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