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買房的時候,也不是所有的申請人最終都是可以獲得貸款的,此時銀行方面會審查具體的資格條件,符合規定的那么才會放貸。因此就有可能出現貸款不批的情況,那如果此時買房子貸款不批能退房嗎?我們一起通過下文進行了解吧。
一、什么是按揭,按揭的性質是什么?
按揭貸款,即購房抵押貸款,是購房者以所購房屋之產權作抵押,由銀行先行支付給開發商,以后購房者按月向銀行支付本息的付款方式。由此我們看出,按揭是購房者以自己買的房子作抵押,獲得銀行貸款并依合同分期付清本息,貸款還清后銀行歸還房子的行為,所以按揭不是買賣雙方的分期付款。
購房者向銀行申請貸款,必須先簽訂購房合同。而購房款的按揭作為購房合同的必要條款,必須在購房合同中明確約定。由此可以看出購房者在向銀行申請貸款前,在購房合同中就約定了除首付外是由銀行付款,如果貸款申請未獲批準,購房合同可能就無法實現。尤其現在購房款往往比較巨大,一般人很難一次性付款,萬一貸款不成,幾乎是無力繼續購房的。那么,貸款不批能退房嗎?
二、買房子貸款不批能退房嗎
在實踐中,因銀行或住房資金管理中心未批準按揭,而導致的違約責任應由誰來承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規定: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買受人以擔保貸款方式付款、因當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訂立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并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和賠償損失。因不可歸責于當事人雙方的事由未能訂立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并導致商品房買賣合同不能繼續履行的,當事人可以請求解除合同,出賣人應當將收受的購房款本金及其利息或者定金返還買受人。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未能辦理按揭時,應分清不能辦理按揭手續的原因,如因購房者的原因而導致不能買房應由購房者承擔違約責任,如因開發商的原因而導致不能賣房應由出賣人承擔違約責任,如雙方均無過錯的,因不可歸責的事由而導致的可以解除該買賣合同。此時,買賣雙方可簽訂補充協議,對付款方式重新做出約定。如雙方無法達成新的協議,造成購房合同無法履行,雙方均可解除購房合同。
三、限貸令下,按揭不成怎么辦?
通過上面的解釋我們可以看出, 如果因為不可歸責于雙方的原因導致不能購房,購房者可以要求開發商退回定金、首付款及其利息。那么限貸令是不是屬于不可歸責于雙方的原因呢?限貸令下,按揭不成該怎么辦?
(一)合同中有約定的,按照合同約定處理。如果開發商與購房者簽訂的合同中有關于貸款不成的處理約定,就按照合同的約定來處理。
1、如果約定:購房者貸款不成不能解除合同否則承擔違約責任。這種情況就不利于購房者,不但買房不成,還要賠償定金。很多購房者就是因為沒有考慮到貸款可能不成,或者急于購房,簽訂了這樣的合同,或者賠了定金或者最后東拼西湊借錢買房。
2、如果約定:購房者貸款不成可以解除合同并且免于承擔違約責任。這種情況就比較有利于購房者,所以提醒購房者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與開發商達成一致,如果開發商不同意這樣簽訂,千萬不可盲目購房。
(二)合同中沒有關于貸款不成的約定,只規定了違約責任,開發商一定會千方百計的不予退還定金,此時就按照上面的原則,主張限貸令是不可歸責于雙方的原因,要求開發商退還定金及首付款。
綜上所述,按揭不成怎么辦在我國法律上沒有詳細的說明,在具體實踐中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購房者可能會購房不成還損失定金,可能會解除購房合同是收回定金,要看合同的約定和貸款不成的原因。因此,在購房時請律師陪同審查合同內容是十分必要的,還要提醒購房者,貸款買房雖然有很多優點,但也存在風險和弊端,一定要謹慎選擇,不要盲目購房。
購房人解除合同退房仍能要回定金
期房退房要符合哪些條件
簽訂了商品房預售合同后能否退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休人員喪葬費領取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26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贍養費能一次清嗎
2021-03-07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勞務作業承包關系和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2-09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國際金融危機催熱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02什么是貨運保險合同
2020-12-23定值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1保險合同中的告知義務的性質是強制的嗎
2020-12-25哪些原因會導致人身保險合同終止
2021-02-04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患白血病遭保險公司拒賠
2021-03-17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沒有責任認定書的追尾事故保險理賠嗎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