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罪從無的法條有哪些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七條 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刑事訴訟法》第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作出起訴決定,按照審判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并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法院。
確立疑罪從無原則的意義
(一)堅持疑罪從無原則,實現了對“疑案”的推定與刑事訴訟舉證責任分配的統一。舉證責任的理論,其主要的意義在于案件事實真相真偽不明時,法官可根據舉證責任理論,判決由承擔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承擔敗訴的責任。從我國《刑事訴訟法》上看,刑事訴訟上的舉證責任,主要由控訴機關承擔,被告人不承擔證明自己有罪或無罪的責任(當然象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等少數罪行例外)。由此,當控訴機關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被告人有罪,應由控訴機關承擔敗訴的責任。被告人可在案件事實真相真偽不明時勝訴,獲得無罪的宣判。此即疑罪從無的應有之義。
(二)堅持疑罪從無原則,有利于保障人權。在刑事訴訟中,與強大的國家機關相比,被告人顯得十分弱小,不僅調查取證的力量不如前者,而且還在于前者掌握著國家強制權。因此,應給予被告人特別的保護。疑罪從無原則正好能起到這一作用。而且疑罪從無原則在給予被告人特別保護的同時,達到了對其他社會成員及整個社會普遍保護的功能,實現了《刑法》的保障功能。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疑罪從無的法條有什么”問題進行的解答,疑罪從無的法條主要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排污水怎么處理
2020-12-29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只要軍人不同意就不能離婚了嗎
2020-11-28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案例 旅游安全事故應明確旅行社責任險理賠范圍
2020-11-15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生存保險可以買嗎,生產保險與死亡保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9論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解釋原則有什么
2021-02-12從一起保險代位求償權糾紛案談公平原則在商事審判中的適用
2021-01-11"死"保單幫您"活"理財
2021-01-14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有幾種
2021-01-19小區拆遷怎么賠償
2021-02-05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的方式和標準是什么
2021-01-10拆遷補償安置房買賣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7租房拆遷補償法律常識律師咨詢
2021-01-10遇到協議拆遷時應該注意什么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