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在確定某民事主體實施了侵權行為之后,可以按照既定的法律規范的規定,要求對方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般來說,審理各種類型的案件,都是由案由的,行政處罰案由名稱怎么確定呢?對于沒有案由的情形,一般是不會得到受理的。
一、行政處罰案由名稱怎么確定?
行政處罰案件的案件的名稱指的是案由,在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辦理的案件中,一般按照使用的范圍、對象、性質等可以分為:行政處罰案件,行政處罰審批案件(計量處罰案件:《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六十條 本細則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決定。罰款一萬元以上的,應當報省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決定。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一律上繳國庫;
吊銷生產許可案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注銷程序管理規定》第十一條 吊銷生產許可證,由被許可人所在地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按辦案程序管轄權的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并負責執行。作出吊銷生產許可證行政處罰決定前,被許可人所在地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應當按規定要求逐級上報準予生產許可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批準;《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 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在職權范圍內決定并實施。決定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的,應當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逐級上報許可機關核準。)請求延長辦案時限的案件、行政復議案件、行政賠償案件、行政執法監督案件幾類。今天筆者在這里重點討論的是行政處罰案件的案由。
二、行政處罰案件名稱基本結構
當事人名稱 當事人行為名稱 案
三、當事人名稱的確定
(一)確定的依據一
當事人的名稱填寫應當準確,有法可依。按照《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的分類一般分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1、公民
公民指具有一國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確定公民作為當事人時候,應當填寫其身份證上的姓名。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民法通則》的分類,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個人合伙屬于“公民”。
(1)個體工商戶
公民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依法經核準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為個體工商戶。個體工商戶可以起字號。
個體工商戶作為當事人確認時候,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46、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為當事人。有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
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訴訟人。”
在行政處罰中,個體工商戶應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為當事人。有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與實際經營者不一致的,以業主和實際經營者為共同當事人。
(2)農村承包經營戶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承包合同規定從事商品經營的,為農村承包經營戶。
(3)個人合伙
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47、個人合伙的全體合伙人在訴訟中為共同訴訟人。個人合伙有依法核準登記的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全體合伙人可以推選代表人;被推選的代表人,應由全體合伙人出具推選書。
2、法人
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應當具備的條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企業法人分立、合并或者有其他重要事項變更,應當向登記機關辦理登記并公告。企業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法人非依法設立的分支機構,或者雖依法設立,但沒有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以設立該分支機構的法人為當事人。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人的正職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負責人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設有董事會的法人,以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沒有董事長的法人,經董事會授權的負責人可作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在行政處罰案件制作中,特別是《調查筆錄》中很多執法人員往往把“法人”和“法定代表人”兩個法律概念混淆在一起,如:“你單位的法人是誰?”其實是問:你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誰?”。
3、其他組織
其他組織是指合法成立、有一定的組織機構和財產,但又不具備法人資格的組織。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以其主要負責人為代表人。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其他組織包括:
(1)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私營獨資企業、合伙組織;
(2)依法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合伙型聯營企業;
(3)依法登記領取我國營業執照的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
(4)經民政部門核準登記領取社會團體登記證的社會團體;
(5)法人依法設立并領取營業執照的分支機構;
(6)中國人民銀行、各專業銀行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
(7)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設在各地的分支機構;
(8)經核準登記領取營業執照的鄉鎮、街道、村辦企業;
(9)符合本條規定條件的其他組織。
(二)確定的依據二
按照《組織機構類型》GB/T20091-2006將組織機構分為: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社會團體、其他組織機構五類。其中
1、機關
(1)國家權力機關
①國家權力機關法人
②國家權力機關分支機構
(2)國家行政機關
① 國家行政機關法人
②國家行政機關分支、派出機構
(3)國家司法機關
①人民法院法人
②人民法院分支機構
③人民檢察院法人
④人民檢察院分支機構
(4)政黨機關
(5)中國共產黨
(6)其他民主黨派
(7)政協組織
(8)人民解放軍
(9)武警部隊
(10)其他機關
2、事業單位
(1)事業單位法人
①事業單位分支、派出機構
(2)其他事業單位
3、企業
(1)企業法人
(2)企業分支機構
(3)其他企業
4、社會團體
(1)群眾團體
(2)社會團體法人
①社會團體分支、代表機構
(3)其他社會團體
5、其他組織機構
(1)民辦非企業單位
(2)宗教活動場所
(3)農村村民委員會
(4)城市居民委員會
(5)其他未列明的組織機構
四、當事人行為名稱的確定
當事人行為名稱的的填寫應該分出該行為的屬性,即屬于標準化、計量、認證認可、產品質量、特種設備、纖維質量、節能產品等行為;該行為的性質,即生產或者銷售,或者經營活動中使用。
在行政處罰案件中,使用的法律術語,必須要是法言法語。從法律規則的邏輯結構上來講,法律規則的三要素:假定條件、行為模式、法律后果。
假定條件是法律規則中有關適用該規則的條件和情況的部分,包括適用條件和主體行為條件;行為模式即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如何具體行為之方式的部分,包括可為(授權)模式、應為(義務)模式和勿為模式;法律后果是法律規則中規定人們在作出符合或不符合行為模式的要求時應承擔相應的結果部分,包括肯定的后果和否定的后果。
這里簡單的介紹當事人行為名稱的確定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按照法典中的罰則部分來確定。
行政機關在處罰某主體之前,必須按照既定的規定,確定案由,這需要先確定該主體實施的行為所造成的社會危害來加以確定。對于不確定處罰案由的情形,是不得進行處罰的。
稅務行政處罰法全文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行政訴訟不予受理的案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滯納金按多少算
2021-02-28家暴多次可以離婚嗎
2021-03-10如何認定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
2021-01-20夫妻房屋贈與有效嗎
2021-03-12香港非法務工如何處罰
2020-12-05房產贈與的份額很少怎么收稅
2020-12-26集資房不補交超面積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1-02-16如何確定競業限制的范圍
2021-01-09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公司提高崗位任務量導致員工考核不過,后又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0-12-29家庭財產險的保險范圍可分為哪幾類
2021-01-10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老人還能買保險嗎,該回避什么險種,適合什么險種及有什么投保竅門
2020-11-17財產保險理賠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2-04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