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行政單位在發現某民事主體,實施了侵權行為之后,且已經掌握了確切的證明對方已經實施了侵權行為的證據證據之后,會判處行政處罰受理,一般的處罰都是有期間的規定的,在期限屆滿之后,民事主體就將依舊享有自由權。
一、行政處罰受理的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1、《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第二款: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條: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3、《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4、第四十六條第三款:
當事人應當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應當收受罰款,并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二、關于期間(期限)的說明:
1、關于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期限和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期限:
(1)《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當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與《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期限不同,不能混淆;
(2)《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規定,這里涉及到行政機關在辦理適用一般程序的案件中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時間,即:行政機關應在事先告知書或聽證告知書送達當事人之日后“三日”期限期滿后才能作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若當事人要求聽證的,則按聽證的程序規定組織聽證后才能作出行政處罰)。
(注:在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中,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按法律規定程序辦理)。
(3)《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期限。在《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申請人、利害關系人在被告知聽證權利之日起五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二十日內組織聽證,這里我們可以從其規定。
2、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節假日:
(1)相關法律規定:
(一)《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期間(期限)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二)《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
“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
(三)《行政復議法》第四十條規定:
“行政復議期間的計算和行政復議文書的送達,依照民事訴訟法關于期間、送達的規定執行。”
“本法關于行政復議期間有關“五日”、“七日”的規定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
(四)《行政許可法》第八十二條:
“本法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許可的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
(2)說明:
《行政復議法》和《行政許可法》中“期限以工作日計算,不含法定節假日”的規定與《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限)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的規定不完全一致,如:某行政機關在9月30日送達當事人聽證告知書后,按照《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當事人在告知后三日內提出聽證申請”的規定,
若按工作日計算,因“十一”國慶長假10月1日至10月7日是節假日,當事人可以在9月30(若“三日內”期限包含9月30日當日)、10月8日、10月9日,最遲在10月9日提出聽證申請;若“三日內”期限不包含9月30日當日,則當事人可以在10月8日、9日、10日,最遲在10月10日提出聽證申請。
若按《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期間屆滿的最后一日是節假日的,以節假日后的第一日為期間屆滿的日期”的規定,則當事人可以在9月30日(期限包含當日的情況下)、10月1日(10月1日不是期限最后一日)、10月8日提出聽證申請,最后期限為10月8日;若“三日內”期限不包含9月30日當日,則當事人可以在10月1日、10月2日(10月1日、2日不是期限最后一日)、10月8日提出聽證申請。
同時,若三日期限不包含當日,也并不意味著當事人不可以在當日提出聽證申請。
還有一個問題:當事人是否可以在10月1日至7日的節假日提出聽證申請,按照維護當事人權益的角度出發,應該可以。
另外,對于期限較長的規定,如60日、一個月、兩個月等,應包括節假日,法律有明確規定的除外。
3、關于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當日:
《行政處罰法》沒有明確規定期間(期限)是否包含當日。
《民事訴訟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期間以時、日、月、年計算。期間開始的時和日,不計算在期間內。”
這里要看法律具體規定,如果是規定“***之后”,一般不包括當日,如果是規定“***之日起”,應包括當日。
一般的處罰是罰金、拘役等的處罰,是不會留下案底的,對于其他的已經留下案底的情形,將會給自己日后的生活帶來不便。根據司法規定,不管是何種類型的行政處罰,在期限過后,民事主體依舊享有自由權。
工商行政處罰程序的主要流程?
醫療糾紛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哪些
行政處罰重從輕處罰有哪些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安置的裁決
2020-11-20行政復議后撤銷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6村委會法律顧問合同范本
2021-02-11車被扣了怎么辦罰完款才能拿車嗎
2021-03-23大學生校園貸事件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5沒有約定還款期限的債務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3-21贈與房產不可要回的情形
2021-01-16拆遷安置房繼承后如何過戶
2021-01-14以往的贍養費能要嗎
2020-12-06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及其與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關系
2020-12-06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房地產評估的原則
2020-11-30為什么要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24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企業停產職工離職的經濟補償
2021-02-16服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的意思一樣嗎
2020-12-15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意外保險條例的保障范圍
2021-03-24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