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處罰法是指為了更好的監督我國的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而制定的法律,聽證是指在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當事人可以選擇旁聽,但不能作出任何意見。那么,行政處罰法告知聽證有沒有期限?一般是在三天之內,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可以申請聽證的,應在作出處罰決定前告知聽證權利,最長三天。
第四十二條 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聽證依照以下程序組織:
(一)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后三日內提出;
(二)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
(四)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回避;
(五)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六)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
(七)聽證應當制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后簽字或者蓋章。
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三條 聽證結束后,行政機關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作出決定。
在實施行政處罰時,一定要留出讓當事人充分行使陳述和申辯權利的時間,即《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與《行政處罰決定書》不得在同一天下達,按照國家局格式文書的要求,兩份執法文書的下達必須間隔三天。當事人已經陳述和申辯的,或者說當事人沒有陳述和申辯的,又要求當天給予處罰的,可由當事人在《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回執上注明:“本人已(無)陳述和申辯,要求當天處理”的意見和簽名后,方可在送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當日,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
行政處罰法告知聽證有沒有期限?告知聽證是由當事人提出的請求,以當事人意愿為主,如果當事人提出聽證,人民法院應當及時作出聽證告知。如果當事人對所宣布的證據表示反對,可以委托律師復議,搜集更多有力證據翻供。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行政處罰法釋義以及意義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帖侵權責任原因不明的怎么處理
2020-12-23父母有權利干擾兒女離婚嗎
2020-11-14公司驗資金要多久
2020-12-12離婚后坐牢前妻孩子可以探望嗎
2021-03-24道路交通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9違反規定徇私向親屬發放貸款的全部承擔責任嗎
2021-02-16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勞動合同的續訂的程序
2020-12-06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什么是是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及怎樣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2-14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車險理賠“過期” 責任究竟在誰
2021-01-04非法營運出事故保險賠嗎
2021-01-22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原保險與再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1-02-05為什么要為車輛買保險?
2021-02-25棚戶區拆遷與城中村拆遷,補償都有哪些區別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