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逃逸后還能再取得駕照嗎?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且終生不得重新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根據《刑法》第133條及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肇事后逃逸的,屬法定的加重情節,傷者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的可判7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傷者沒有死亡,機動車駕駛員為了逃避法律追究,將撞傷者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傷者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嚴重殘廢的,則構成了故意殺人罪或故意傷害罪,按《刑法》規定,將會受到更加嚴厲的處罰。此外,法律還規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管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乘車人指使肇事司機逃逸,致使傷者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上述人員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
二、交通肇事逃逸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構成有三個方面:
1、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2、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雖然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綜上所述,交通肇事逃逸是非常嚴重的違法行為,其導致的后果往往比較嚴重,受害人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發生傷殘或者死亡的的事情并不少。當事人的駕駛證會被吊銷并且終身不得領取,另外,構成犯罪的,當事人還會被公安機關以交通肇事罪立案,其面臨的刑罰最高是七年有期徒刑。
怎樣進行交通肇事逃逸賠償
酒后駕車如何處理,酒后肇事逃逸怎么處罰
哪些情況構成交通肇事逃逸,哪些情況又不構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合同到期公司不續簽怎么辦
2021-01-22介紹對象代收禮金拒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
2020-12-17涉外婚姻案例實務分析
2021-02-06公職人員參與非法集資如何處罰
2020-11-12什么叫保證期間
2020-11-092020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08遺產繼承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2-24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8如何解讀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3-16房屋預售應有哪些步驟
2021-03-12什么叫集資房,集資房買賣最新規定
2021-01-05入職多久才算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1企業女職工產假可以休多長時間,懷孕期享有哪些待遇
2021-02-02關于拖拉機保險合同條款
2021-02-07沒有考核被辭退按照勞動法補償嗎
2021-03-11保險公司理賠出院時應注意什么
2020-12-13本案的保險理賠金是否適用損益相抵原則?
2021-03-23土地上如何設立承包經營權
2021-03-24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土地轉讓協議書規定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