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況會延期審理刑事案件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1、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2、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3、由于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注意,當事人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又包括兩種情形:
1、指當事人的申請在短時間內,仍不能作出是否同意回避的決定,審判活動無法進行;
2、指當事人申請回避的人員應當回避,需要另行更換人員的,可以延期審理。
刑事案件多長時間出判決
(一)審查期限
人民法院對于按照普通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決定是否受理,應當在七日內審查完畢。對于人民檢察院建議按簡易程序審理的公訴案件,決定是否受理,應當在三日內審查完畢。
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審查的期限,計入人民法院的審理期限。
(二)公訴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三)自訴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審理自訴案件的期限,被告人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未被羈押的,應當在受理后六個月以內宣判。
(四)適用簡易程序案件審理期限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后二十日以內審結;對可能判處的有期徒刑超過三年的,可以延長至一個半月。
(五)適用審判監督程序案件審理期限
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應當在作出提審、再審決定之日起三個月以內審結,需要延長期限的,不得超過六個月。
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審判抗訴的案件,審理期限適用前款規定;對需要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的,應當自接受抗訴之日起一個月以內作出決定,下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期限適用前款規定。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延期審理刑事案件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法律格言說,遲來的正義非正義,它的一個含義就是過遲做出裁判是不公正的,也是非正義的。如果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經過長期的羈押仍然得不到法院的判決也是不公正的。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選學區房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2020-12-01企業經營異常怎么消除需要多久
2021-02-09解除抵押需要擔保公司出面嗎
2021-02-23合伙企業成立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1-02-07房地產業的發展商與投資商的區別
2020-12-08單位與個人簽訂勞務合同需注意什么
2021-03-15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用人單位社保欠繳可以勞動調解嗎
2020-12-03勞動仲裁補繳養老金最多補繳幾年
2021-01-06購買人壽保險后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6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意外險如何報案
2021-02-28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1-03-04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理賠程序如何處理
2020-11-29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商業車險二次費改的最新規定內容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