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處罰中當事人有哪些權利
1、陳述和申辯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所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
2、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3、要求賠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4、知情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一條: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5、申請回避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七條: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6、要求舉行聽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四十二條: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
7、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罰款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二條: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者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準,可以暫緩或者分期繳納。
8、申訴或者檢舉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五十四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者檢舉;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發現行政處罰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二、行政處罰當事人不配合調查怎么辦
關于行政處罰當事人不筆錄的問題的解答為,如當事人沉默,記錄“當事人不說話”;通過其它證據材料能證明違法事實的,依法向其送達《違法行為通知書》,給他三日陳述、申辯或聽證權利,三日后,可以依法作出處罰決定。
根據《行政處罰法》中的要求,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而沒有告知,或沒有完全告知,或沒有告知當事人依法應享有的權利如回避權、聽證權、申請復議權等,這些行為中每一項都會導致行政處罰決定無效。
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有哪些?
行政處罰簡易程序是怎樣的?
行政處罰不交法院會強制執行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收購成功要重組嗎
2021-02-09買商鋪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03商標侵權案件抗辯代理詞如何寫
2021-02-08家人經濟犯罪會凍結家人的財產嗎
2021-02-28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申請強制執行可否附加失信
2020-11-18配偶不出面可以做抵押貸款嗎
2021-03-12加盟后開了店,且合同已經到期了還能解除合同嗎
2020-12-16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如何認識口頭變更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
2021-01-26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擅自離職該怎么做
2021-01-20保險公司的不同形式有哪些
2020-12-30索要嫖資被殺,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27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家庭財產出險后被保險人需要做些什么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