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致死罪要判多少年?
肇事逃逸致死的罪行至少要判七年,最高甚至可能是十五年。刑法第133條明確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這是交通肇事罪的第三檔法定刑,就是說交通肇事罪法定最高刑為有期徒刑15年。
(1)屬于構成交通肇事罪情節的逃逸行為致人死亡的,即交通肇事重傷1人以上3人以下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要責任,不但具有“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逃逸行為”,并且又造成了致1人死亡的危害后果的,應適用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死亡2人以上,應適用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樣能夠體現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
(2)肇事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應歸為“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中,適用“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應另行規定“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定刑。
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認定
《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在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1、因逃逸致死的對象必須是行為人交通肇事行為致傷的人,而不是其他人。
2、行為人對交通肇事行為致傷的人負有及時救助的義務,該義務是由于行為人的交通肇事這一先行行為,使法律所保護的“致傷的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處于危險狀態下而產生的義務,肇事者有能力實施救助而不實施救助行為致受傷的人發生了死亡的結果。
3、行為人對受傷人員死亡的結果持過失心理,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受害人死亡結果的心理狀態。這種過失的主觀罪過形式是對肇事者的行為認定為交通肇事罪的關鍵。如果肇事者明知不實施對受害人的救助行為會發生受害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將被害人帶離現場而逃逸,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間接故意心理態度,則已超出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綜上,所有的司機都應該嚴格遵守所有的交規,尤其是在因為意外引發事故之后應該用于承擔起自己的罪責,在現場盡可能減少之后可能會產生的損失,如果因為車禍比較嚴重而直接讓受害者死亡的,逃逸只會在主觀上認定為是惡意而被重罰的。
交通肇事罪酌定量刑情節
交通肇事罪死亡賠償金怎么計算
肇事逃逸審車不過應該如何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房產證房屋轉讓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3房東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租房合同
2021-01-10斷絕關系永不回家犯法嗎
2020-11-17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公司單方調崗降薪是否屬于違法
2021-01-20勞務外包的好處
2020-11-21如何買壽險才能既省錢又獲得充分保障呢
2021-02-28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保險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確說明免責條款仍應理賠嗎
2021-03-16互聯網保險是什么
2020-12-23事故中被保車無責任,保險公司是否需要理賠
2020-12-28保險條款當中又被分為哪幾大類
2020-12-22重復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員工食堂承包合同
2020-12-21關于土地流轉政策
2021-01-10政府拆遷文件時效多久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