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政處罰法》三十二條的內容是什么?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二條 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二、《行政處罰法》
第三十三條 違法事實確鑿并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五十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一千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當事人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四十八條的規定履行行政處罰決定。
第三十四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
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并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對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六條 除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并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并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制作筆錄。
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
行政處罰法中明確規定了各種行政違法行為的處理情況,相關情況是在沒有達到立案標準的情況下進行的處罰處理,在司法實踐中,如果涉及到達到立案標準的,那么還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行政處罰法實施細則包括哪些
行政處罰法院強制執行期限有多久?
稅務行政處罰法全文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拖著不處理怎么辦
2021-01-06銷售虛擬貨幣是否違法犯罪
2020-11-14稅收違法行為三種行政處罰
2020-12-03論票據法中的無權利抗辯
2021-03-10父母離異后誰是監護人
2020-11-20仲裁協議應當具備什么內容
2021-01-24先予執行的適用條件
2021-03-21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異地買房如何提取公積金
2021-01-23成都房屋中介租房收費是多少
2021-02-15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2020-12-02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保險指定受益人可以是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10員工自愿放棄上保險后悔了上訴法院
2021-01-07保險出單員能做理賠嗎
2021-02-22洗車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1-01-25“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再保險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