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如何認定
《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在認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1、因逃逸致死的對象必須是行為人交通肇事行為致傷的人,而不是其他人。
2、行為人對交通肇事行為致傷的人負有及時救助的義務,該義務是由于行為人的交通肇事這一先行行為,使法律所保護的“致傷的人”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處于危險狀態下而產生的義務,肇事者有能力實施救助而不實施救助行為致受傷的人發生了死亡的結果。
3、行為人對受傷人員死亡的結果持過失心理,因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雖然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受害人死亡結果的心理狀態。這種過失的主觀罪過形式是對肇事者的行為認定為交通肇事罪的關鍵。如果肇事者明知不實施對受害人的救助行為會發生受害人死亡的危害結果將被害人帶離現場而逃逸,放任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間接故意心理態度,則已超出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4、行為人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具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行為人逃逸行為與被害人死亡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主要有兩種情況:
(1)行為人肇事行為致受害人受傷,但傷情不致引起死亡結果,肇事者逃逸后由于其他原因的介入引起受害人死亡的結果,這一結果與逃逸行為沒有直接的必然因果關系,對肇事者只能按刑法133條規定的第一個量刑幅度處罰。
(2)如果肇事者的行為使受害人傷勢嚴重,若不及時救助,就會發生死亡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肇事者逃逸后,由于其他介入的原因導致受害人死亡的結果發生,即肇事行為與肇事者逃逸行為是危害結果發生的主要原因,介入的原因只是死亡結果發生過程中的一個條件時,仍應認定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況。
二、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幾年
刑法第133條明確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這是交通肇事罪的第三檔法定刑,就是說交通肇事罪法定最高刑為有期徒刑15年。
(1)屬于構成交通肇事罪情節的逃逸行為致人死亡的,即交通肇事重傷1人以上3人以下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要責任,不但具有“為逃避法律追究逃離事故現場的逃逸行為”,并且又造成了致1人死亡的危害后果的,應適用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死亡2人以上,應適用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樣能夠體現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
(2)肇事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應歸為“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中,適用“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應另行規定“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定刑。
綜合以上介紹,知道要是交通肇事逃逸并且導致了他人死亡的話,那么一般是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的,不過此時情節不同,起刑點為7年有期徒刑,而最高為15年有期徒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專利后能否主動撤回
2020-12-31車禍后受傷什么情況需賠償護理費
2021-01-09給私人干活受傷誰承擔
2020-12-04假合同章的合同生效嗎
2020-11-13不離婚能否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2021-02-15商業銀行可以經營哪些業務
2020-12-17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沒有保險合同逃逸是否免責
2021-02-13哪些情況保險公司可不賠
2021-01-27保險條款當中又被分為哪幾大類
2020-12-22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鞭炮炸花車,保險怎么賠
2020-12-25未召開村民會議簽訂的承包合同是否無效
2021-02-022020城市房屋拆遷院落空地不補償真的嗎
2020-12-16公租房拆遷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0征地拆遷中,航拍圖有時間截點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