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現(xiàn)象的構成要素有什么
我國《刑法》第十三條對犯罪的規(guī)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jié)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構成,犯罪構成是指依照中國刑法規(guī)定,決定某一具體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及其程度,為該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觀和主觀要件的有機統(tǒng)一,是使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的根據(jù)。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即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和犯罪客觀方面。
對構成要件要素可以進行不同分類。
(一)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與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說明行為外部的、客觀方面的要素即為客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如行為、結果、行為對象等;表明行為人內心的、主觀方面的要素即為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如故意、過失、目的等。
(二)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與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
按照刑法理論的通說,刑事辯護律師在解釋構成要件要素和認定是否存在符合構成要件要素的事實時,如果只需要法官的認識活動即可確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便是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如果需要法官的規(guī)范的、評價的價值判斷才能認定,這種構成要件要素就是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320條所規(guī)定的提供偽造、變造的出入境證件罪的客觀要件為“為他人提供偽造、變造的護照、簽證等出入境證件”。對這里的“提供”、“偽造、變造”、“護照、簽證等出入境證件”的理解,以及對客觀事實是否符合這些要素,都只需要一般的認識活動與基本的對比判斷就可以得出結論,因而屬于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反之,例如,刑法第237條規(guī)定的強制猥褻、侮辱婦女罪的客觀構成要件要素的“猥褻”、“侮辱”,則需要司法者的規(guī)范的、評價的行為才能認定。
(三)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與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
通常的構成要件要素,是積極地、正面地表明成立犯罪必須具備的要素,這種要素就是積極的構成要件要素。但例外地也存在否定犯罪性的構成要件要素,這便是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例如,刑法第389條第3款規(guī)定:“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這便是行賄罪的客觀要件中的消極的構成要件要素。
(四)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與非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
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是指犯罪構成共同要件中為任何犯罪的成立所必須具備的要素。例如,行為是客觀要件的要素,也是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的要素。非共同的構成要件要素,是指部分犯罪的成立所必須具備的要素。例如,身份與目的只是部分犯罪的成立必須具備的要素。
(五)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與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
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刑事辯護律師認為是指刑法明文規(guī)定的構成要件要素。絕大多數(shù)構成要件要素都是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是指刑法條文表面上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根據(jù)刑法條文之間的相互關系、刑法條文對相關要素的描述所確定的,成立犯罪所必須具備的要素。就一些具體犯罪而言,由于眾所周知的理由或者其他原因,刑法并沒有將所有的構成要件要素完整地規(guī)定下來,而是需要法官在適用過程中進行補充。例如,根據(jù)通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就是盜竊罪的不成文的主觀的構成要件要素。
二、犯罪構成的特征
(一)犯罪構成是主體、客體以及主客觀要件的有機整體
(二)犯罪構成是違法性與有責性的的法律標志
(三)犯罪構成是認定犯罪的法律標準(《刑法學》(第三版)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jié))
中國刑法中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所規(guī)定的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觀、客觀要件的總和。(雖然刑法理論界近年來對這一概念和由這一概念建立起來的犯罪構成體系有諸多質疑,但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接受了這一概念。)這一概念表明犯罪構成有以下三個特征:
第一,犯罪構成是犯罪的一系列要件的總和。任何一個具體犯罪構成要件,都包含著許多要件,有刑法總則規(guī)定的普遍適用的一些要件,也有分則具體條文對具體犯罪規(guī)定的一些要件。犯罪構成不是指其中個別的要件,也不是這些要件的簡單相加,而是這些要件密不可分的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例如中國刑法第263條的規(guī)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施詐公私財物的”,是搶劫罪。根據(jù)這一條的規(guī)定,結合刑法總則的一些規(guī)定,搶劫罪的犯罪構成,就是下列要件的有機結合:
(1)搶劫罪侵犯的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實施搶劫的行為人必須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實施
(3)實施犯罪的方法必須是以暴力、脅迫等手段劫取財物
(4)行為人主觀上是故意犯罪,并且具有非法占有財物的故意。只有這些主客觀要件的統(tǒng)一,才能構成搶劫罪
第二,犯罪構成要件,是指決定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需的事實特征。這些事實特征是立法者對具體犯罪現(xiàn)象抽象概括后作為認定犯罪的一般標準。任何一個具體犯罪,都可以有大量的事實特征來表現(xiàn),正是這些事實特征,決定了此犯罪區(qū)別于其他一切犯罪。張三的搶劫之所以不同于李四的搶劫,就因為二者的搶劫有許多不同的事實特征存在。但不管張三的搶劫還是李四的搶劫抑或其他人的搶劫,都有一些共性,這些共性既反映了搶劫行為的特點,又反映了搶劫獨特的社會危害性,立法者正是從具體搶劫犯罪的大量事實特征中選擇一些關鍵性的事實特征作為搶劫罪的構成要件。也就是說,并不是一切事實特征都能成為犯罪構成要件。決定某一特征是否為犯罪構成要件的標準,是看其對決定行為的性質和社會危害程度的意義。前文提及的搶劫罪的構成要件,對于表明搶劫罪的性質和社會危害性有決定意義。搶劫罪除那四個要件外,具體搶劫罪的事實特征還有許多,如搶劫犯是男是女,搶劫財物的對象是現(xiàn)款還是物品,搶劫行為實施的地點是在鬧市區(qū)還是在偏僻的鄉(xiāng)村,實施暴力時是赤手空拳還是使用了兇器,這些實施特征對偵查破案、獲取訴訟證據(jù)或確定刑事責任的輕重進而影響量刑輕重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他們對于構成搶劫罪,都不起決定作用,因而不能成為搶劫罪的構成要件。
第三,構成犯罪所必需的諸要件,是由刑法加以規(guī)定的。也就是說,哪些實施特征可以作為犯罪構成要件,是由立法者選擇,通過刑法加以規(guī)定的。反過來,只有通過刑法的明確規(guī)定,犯罪的事實特征才能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這反映了罪刑法定的要求,說明刑事違法性也是犯罪構成的基本屬性之一。所以,行為是否具備犯罪構成要件與行為是否違反刑法是一致的。這也說明,犯罪構成要件本身不是理論的解釋,而是法定的。
以上就是律霸網(wǎng)小編對“犯罪現(xiàn)象的構成要素有什么”所進行的解答,關于犯罪行為的構成,要說這個可以從客觀的構成要素和主觀的構成要素,以及記述的構成要件,要素和規(guī)范的構成要件要素等等來進行考慮。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律霸網(wǎng)還提供了專業(yè)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主債務過期怎么解除抵押權
2021-03-25贍養(yǎng)費能請求法律援助嗎
2021-02-14下落不明三年的人已被宣告死亡了嗎
2021-01-02房屋私下立字據(jù)有效嗎
2021-02-27顧客在商場摔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4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xù)
2020-11-12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十八年工齡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合同嗎
2020-11-14公司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
2020-11-28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yī)療事故
2021-03-24保險公司拒為火災買單 法院判決企業(yè)獲賠
2020-12-20失業(yè)保險基金是專款專用嗎
2021-01-10保險合同爭議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3-12保險法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guī)則有哪些規(guī)定
2021-03-02保險合同成立要件有哪些
2020-12-24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人壽保險如何變更受益人
2020-11-28哪些需購買保險需要加費及哪類人不能投保
2020-11-09土地流轉法律法規(guī)和最新國家政策是什么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