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死亡賠償金分配原則
實踐中存在多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死亡賠償金雖然不是遺產,但賠償權利人與《繼承法》規定的第一順序繼承人重合,故應當由死者近親屬依《繼承法》的相關規定平均分配。因交通事故、故意傷害(殺人)等造成的死亡,死亡賠償金可以協商分配,協商不成一般應該均分。
理由:
首先,死亡賠償金被定性為物質損失,其計算依據中直接的一個指標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民純收入。這些財產在死者正常死亡后最終會被繼承。
其次,死者的近親屬是導致死亡的侵權行為的間接受害者。死者的死亡給他們帶來痛苦,也使他們喪失了未來可以預期繼承的遺產。
再次,死亡賠償金的分配我國雖無明文規定,但對于死者身后的權利歸屬的法律規定卻不乏先例。如《保險法》有所規定。保險金是被保險人死亡后獲得的賠償,與死亡賠償金的性質相近。
該觀點存在問題是,遺產是被繼承人生前合法取得并在其死亡時實際存在的財產。死亡賠償金產生于死亡之后,不能列入遺產范圍。分割時自然不能依繼承法的規定繼承。
第二種觀點認為,死亡賠償金性質是一種財產性的損害賠償,而且死亡賠償金非受害人生前所有,性質上不同于遺產。受害人因人身損害死亡,家庭可以預期的其未來生存年限中的收入因此喪失,死亡賠償金是對受害人假設未死亡可能獲得的收入的賠償。而受害人假設未死亡,受害人的收入顯然為夫妻共同財產,所以,死亡賠償金應按夫妻共同財產來分配。
該觀點存在問題是,夫妻共同財產指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取得的合法財產。夫妻離婚或一方死亡后,夫妻關系終結。死亡賠償金是因一方死亡而得,發生在夫妻關系終結后,所以不是共同財產,不能先分出一半給生存方。
第三種觀點認為,死亡賠償金的分配主體雖與《繼承法》的法定繼承人可以重合,但并不適用《繼承法》第十三條規定的同一程序一般應當均等的原則,在分配時必須同時考慮另外兩個因素:一方面必須考慮到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緊密程度,另一方面還要考慮到賠償權利人中是否可以單獨請求被撫養人生活費的情形存在。這兩個不同于《繼承法》中法定繼承所確定的均分原則的特點,表明了死亡賠償金的分配并不適用《繼承法》。
死亡賠償金的分配法律沒有做出明確規定,親屬之間應充分協商,在照顧沒有生活來源和未成年人的基礎上合理分配。協商不成,可以通過訴訟的方式解決糾紛。但基本原則是,死亡賠償金的分配應根據與死者關系的遠近和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撫養關系及生活來源等因素合理分配,而不是一定要等額分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中國黑客犯法嗎
2020-12-25行政拘留多久不再追溯
2020-12-25限制消費令下達多久會生效
2021-02-24宣告失蹤是否可以撤回
2021-03-22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停發的傷殘撫恤金可以補發嗎
2021-03-16門面房出租合同范本
2020-11-14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公司合并員工有賠償嗎
2021-02-21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件及好處有哪些
2021-03-19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工傷認定能否直接認定勞動關系
2021-01-12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意外險包括火災嗎
2020-12-21車上人員責任險應該歸誰所有
2021-02-07對保險合同條款有爭議要如何處理
2021-02-28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道路交通事故認定與保險合同條款解釋發生沖突應如何解決
2021-01-16保險合同的輔助人可以有哪些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