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債務訴訟時效中斷的條件有哪些?
根據民法通則第140條的規定,中斷訴訟時效的事由包括提起訴訟(起訴)、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請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承諾)。這些事由區別于中止訴訟時效的事由,都是依當事人主觀意志而實施的行為。訴訟時效的目的是促使權利人行使請求權,消除權利義務關系的不穩定狀態,從而訴訟時效進行的條件是權利人不行使權利,如果當事人通過實施這些行為,使權利義務關系重新明確,則訴訟時效已無繼續計算的意義,當然應予以中斷。
1.起訴。即權利人依訴訟程序主張權利,請求人民法院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起訴行為是權利人通過人民法院向義務人行使權利的方式。故訴訟時效因此而中斷,并從人民法院裁判生效之時重新起算。
2.請求。這里指權利人直接向義務人作出請求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這一行為是權利人在訴訟程序外向義務人行使請求權。改變了不行使請求權的狀態,故應中斷訴訟時效。
3.認諾。即義務人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同意履行義務的意思表示。基于義務人認諾所承擔的義務,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重新得以明確,訴訟時效自此中斷,并即時重新起算。認諾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包括部分清償、請求延期給付、支付利息、提供履行擔保等。
二、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發生后,已經過的時效期間歸于無效,中斷事由存續期間,時效不進行,中斷事由終止時,重新計算時效期間。但如何確認中斷事由的終止,因事由的性質有別而有所不同:
(1)因請求或同意中斷時效的,書面通知應以到達相對人時為事由終止;口頭通知應以相對人了解時為事由終止。在時效期間重新起算后,權利人再次請求或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可再次中斷。
(2)因提起訴訟或仲裁中斷時效的,應于訴訟終結或法院作出裁判時為事由終止;權利人申請執行程序的,應以執行程序完畢之時為事由終止。
(3)因調解中斷時效的,調處失敗的,以失敗之時為事由終止;調處成功而達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時為事由終止。
訴訟時效中斷對于訴訟時效屆滿情況下的認定有積極的意義,具體情況下,應當根據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來進行認定,對于訴訟時效中斷的法律效果,一般是使訴訟時效進行重新計算,使當事人重新獲得訴訟時效,具體情況下應當根據實際來進行處理。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有哪些
什么是訴訟時效中斷?
訴訟時效中斷的事由都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流轉和土地轉租,土地轉包有什么區別
2020-12-07著作權商標權同時主張怎么判
2020-12-16哪些情形下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不用賠償
2021-02-27兒子租父親的房子合法嗎
2021-03-08外聘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公司建立了工會可以解散嗎
2021-01-04人死了租地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14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勞動爭議有些類型
2020-12-31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1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新型人身保險產品是重要的創新
2021-03-05此案保險公司應拒賠
2020-11-24車輛修復理賠 保險公司應謹慎
2020-11-26離婚后保單受益人要更改嗎
2021-02-07保險理賠后還可以索要折舊費嗎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