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兇器是怎么定義的
對刑法中規(guī)定的兇器,在實踐中有不同的理解。不應單純按照生活常識進行泛化的理解,而應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進行規(guī)范化解釋,即將國家管制類器械以外的兇器限定為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攜帶的其他器械。
一是司法實踐易于把握。兇器一詞本是生活用語,但在理解刑法用語時,要與一般國民生活用語有所區(qū)別。將日常生活中一些帶有殺傷可能性的器具理解為兇器,會使兇器的認定在法律上過于泛化,司法實踐也不好把握。我們知道,任何器具都可能造成人身傷害,一支小小的牙簽都不例外,但不能說,只要能造成人身傷害的器具,都是兇器。但從行為人攜帶的目的上認定則易于司法實踐把握,即行為人只要是出于犯罪目的而攜帶就可以認定為兇器。
二是已有相關立法例。攜帶兇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行為人隨身攜帶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以外的其他器械搶奪,但有證據(jù)證明該器械確實不是為了實施犯罪準備的,不以搶劫罪定罪;行為人將隨身攜帶兇器有意加以顯示、能為被害人察覺到的,直接適用搶劫罪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基于此,辦案中應該嚴格將兇器界定為以下兩種情況:一是國家管制類器械,如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二是為實施犯罪而攜帶的其他器械,如磚頭、菜刀等。這些器械并非國家管制類器械,要認定其是否屬于兇器,就必須結合行為人的主觀目的。如果行為人為實施犯罪而攜帶,就應認定為兇器。因為,在這種情形下,雖然器械本身沒有反映出違法性,但實施犯罪的意圖反映了其兇器的本性。如果行為人攜帶其他器械的不是為了實施犯罪,也實際并未顯示或使用,就不應認定為兇器。如木匠下班途中,臨時起意搶奪路人,其所隨身攜帶的刨子、鑿子等并非為犯罪準備,且并未顯示或使用,就不應認定為攜帶兇器搶奪。
有問題需要溝通解決,要是對于其中內(nèi)容有不太清楚也希望進一步了解,建議您及時尋求律霸網(wǎng)在線律師的的幫助。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法典規(guī)定請求撤銷婚姻時效是多久
2021-01-03訴前財產(chǎn)保全和訴訟財產(chǎn)保全的區(qū)別
2021-03-04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合同中隱藏小字算是欺騙嗎
2021-03-03遺囑必須公證才生效嗎,遺囑公證生效后有效期是多久
2021-03-13建筑工程承包資質(zhì)標準是什么
2020-11-09企業(yè)如何與員工約定競業(yè)限制條款:對象、范圍、期限、義務
2021-01-03工程勞務分包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29公司股東的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20家庭財產(chǎn)保險險種
2021-03-14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人身保險合同法律上有什么規(guī)定
2020-11-09交通事故傷人后保險公司理賠流程
2020-11-18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汽車刮蹭怎么申請理賠
2021-03-18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煙臺市學校校方責任保險工作實施方案(試行)
2021-02-03村委會是不是確認土地承包無效的主體
2021-02-09中國的土地出讓使用年限分別有哪幾種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