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動。人民法院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唯一機關,它對各類案件制作的判決和裁定,是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具體形式。判決和裁定一經生效,就具有法律強制力,有關當事人以及負有執行責任的機關、單位,都必須堅持執行。即使有不同意見,也只能按照法律的有關規定,進行申訴,而不允許抗拒執行。維護這種生效的判決、裁定的權威,就是維護法律和法制的權威,就是維護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
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構成條件有哪些?
(一)指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行為。
(二)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包括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全部或部分。
(三)指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的行為。沒有能力執行的,不構成本罪。
(四)情節嚴重的行為。是指下列行為;
(一)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二)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三)協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后,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四)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公民在受到司法機關的判決后,是需要按照規定的司法程序來履行法律義務的,對于拒不執行裁決裁定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法律上規定的違法情況,司法機關應當基于實際的犯罪事實來進行合法的判決處理,避免法律適用錯誤。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該怎么處罰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公開宣判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標侵權中的“反向假冒”的法律規制
2020-12-26車禍事故如何傷殘認定
2020-12-08遺產繼承到法院起訴怎么辦
2020-12-28什么是法律上的男女平等
2021-01-0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2020-12-19哪些情形下可以討回購房定金
2021-01-25變更勞動合同時可以要求漲工資嗎
2020-11-19遺囑可以寫進離婚協議嗎
2021-01-04私人之間房產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0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8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3-17跳單條款是否一定獲得理賠
2021-03-13保險合同解除的方式有哪些及解除后果是什么
2021-01-18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傷者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