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稅漏稅5萬會受到什么處罰?
偷稅漏稅罪這是一個俗稱的罪名,應該講我國現行刑法沒有規定此罪名。我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了偷稅罪,第二百零三條規定了逃避追繳欠稅罪。《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滿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或者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偷稅數額一倍以上五倍 以下罰金。
二、法定結果
偷稅罪是結果犯,它必須達到法定結果才能成立。
法定結果(即偷稅罪成立的最低標準)有兩個:其一,偷稅數額達一萬元以上,且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其二,行為人因偷稅受到兩次行政處罰。這兩點呈并列關系,行為人只要具備其中一點,即可構成偷稅罪。
第一點,要求行為人既要達到“一萬元”這一絕對數額標準,又要達到“百分之十”這一相對比例標準。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數額加比例”標準。
第二點,所要求的“兩次行政處罰”標準是一項富有特色的規定。凡經濟犯罪,定罪量刑幾乎皆以犯罪數額為依據,這是定論經濟犯罪的損失時以數額表示的特性。偷稅罪作為一種經濟犯罪,在為其規定了定罪量刑的數額標準后,又為其特設了一個“兩次行政處罰”的標準,亦可說是“補充規定”的一項創舉。該規定實際上確立了一項“依據數額、不唯數額”的定罪量刑原則,而對行為人的一貫表現給予考慮,行為人在實施偷稅犯罪行為以前,曾因偷稅而受到兩次行政處罰,這一事實說明行為人的主觀惡性比較嚴重的。所謂稅務機關的行政處罰,即指罰款。《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條規定,行為人實施了偷稅行為,但卻未達到“一萬元”及“百分之十”這一雙項標準,即不構成偷稅罪,可由稅務機關對該行為人處以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款,司法實踐中,有些納稅人“大偷沒有,小偷不斷”,即經常偷稅,但都未達到法定標準,以此來逃避刑事制裁,實際上是鉆法律的空子。(必須明確,“小偷”數額累計達到一萬元和應納稅的百分之十者,也滿足法定要求條件,而不應視為一次性計算。)“兩次行政處罰”的規定,給偷稅人劃了一條“事不過三”的定罪界限,只要行為人曾因偷稅受到過兩次行政處罰,再實施新的偷稅行為時,不管數額是否達到“數額加比例”標準,都可以認定為偷稅罪。這一規定將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緊密地聯系起來,它把對犯罪結果的考察追溯到行為人的先前行為,進行動態的考察,體現了刑罰個別化原則。
我們國家中明確規定了,所有的公民和企業都需要履行繳納稅款的義務,如果納稅人或者納稅企業在計算稅金時出現偽造或者擅自銷毀憑證的情況時,不繳納或者少繳納稅款時,就會被認定是偷稅漏稅罪,司法部門會根據偷稅漏稅的具體金額,來對犯罪嫌疑人做出不同的處罰。
我國刑法偷稅罪量刑標準
偷稅實施行政處罰時效為多長時間?
偷稅罪還是逃稅罪是怎么區分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員工發生工傷單位應承擔的義務是什么
2021-02-17土地轉包合同范本是什么樣的
2021-02-22房屋土地出租合同怎么寫
2021-02-18發包方可以保存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嗎
2020-11-10解除同居關系是否退彩禮錢
2021-03-10違法判刑黨員開除黨籍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02解除合同催告合理期限
2021-02-09犯人羈押期間家屬可以進行探視嗎
2020-12-21拖欠物業費幾年失效
2021-02-12購買期房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5挖沙子犯法嗎
2021-01-06外包的意義
2020-12-16暫時失去意識致人損害是否應當賠償
2020-11-18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合同中怎樣的免責條款是無效的
2020-12-03再保險合同的獨立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12-19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保險受益權的涵義
2020-11-27共同共有房屋拆遷該如何分配
2021-01-27宅基地拆遷補償怎么給,是參考區片綜合地價嗎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