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島企業偷稅漏稅的處罰標準是什么?
青島企業偷稅漏稅的處罰標準是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第二層次是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不同層次的偷稅數額只能在本層次量刑幅度內判處,不能任意跨越,否則將造成量刑畸輕或畸重的后果。
二、處罰規定
根據本條及刑法第211條規定,對偷稅罪的刑罰適用原則大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分層次處罰
針對偷悅數額的不同,本條分別規定了兩個層次的量刑幅度。
第一層次是“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第二層次是“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根據刑法修正案(七)修訂)
不同層次的偷稅數額只能在本層次量刑幅度內判處,不能任意跨越,否則將造成量刑畸輕或畸重的后果。
2、自然人并處罰金
針對偷稅犯罪行為的貪利性特征,本條對自然人犯罪主體在各層次量刑幅度內,除規定判處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自由刑外,一律規定了“并處偷稅數額五倍以下的罰金”。其立法精神是,主刑和附加刑必須同時判處,不具有選擇性,以防止偷稅人在經濟上占便宜。
3、對單位采取雙罰制
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同時對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定處罰。在司法實踐中,對單位判處罰金后,--般對單位的責任人員只判處自由刑,而不再并處罰金,這種作法是否符合立法精神,尚有待進一步討論。
4、多次偷稅的違法行為累計數額合并處罰
本條第3款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按照刑法理論,行為人在一定時期內多次實施偷稅違法犯罪行為未經發現,或雖發現但未經處罰的,均應視為犯罪行為的連續狀態,其犯罪數額應當累計計算,按一罪合并處罰,不適用數罪并罰。反之,如行為人多次或某一次偷稅違法行為已經過稅務或司法機關處罰,則不應再將此數額累計計算合并處罰。
三、偷稅漏稅
1、偷稅罪
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行為,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有納稅的義務,而采取種種手段,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行為人偷稅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須出于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的目的。過失行為導致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采取欺騙、隱瞞等各種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
2、漏稅
漏稅是由于行為人對稅收規定、財務會計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報應稅項目等過失行為,而導致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3、相同和區別
偷稅罪與漏稅在客觀方面的表現有相同之處,都是造成了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結果。但兩者有著本質區別,即在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其主觀惡性大,為了達到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目的,不惜損害國家利益,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而漏稅是一種主觀過失,主觀上沒有犯罪的故意,其主觀惡性小,所以不能以犯罪論。
國家是嚴格禁止偷稅漏稅的,如果公司企業涉及到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則構成了逃稅罪。在國家稅務法規中,對逃稅罪的判決進行了明確的規定,應該說對逃稅罪的判罰是比較嚴重的。如果涉及到其它更嚴重的逃稅行為,則很有可以會追究當事人或者公司企業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責任。
偷稅罪還是逃稅罪是怎么區分的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樣看是否是數罪并罰
2021-03-08履行勞動法私企能例外嗎
2021-02-03工傷醫藥費幾個月可以報
2020-12-13不交答辯書法院能繼續審理案件嗎
2020-12-22商標注冊費用是多少
2020-12-06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處理,怎么處罰
2020-12-26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試用期離職領導不同意怎么辦
2021-03-16勞動爭議仲裁和解與仲裁調解的區別
2020-11-25辭退發工資嗎
2021-02-28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意外保險車禍能賠多少錢
2020-12-17保險人哪些情況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2-25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專家提醒:如何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6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問題
2020-12-22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交通肇事罪保險賠償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0-12-22保險受益人是否存在法定情況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