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取出境證件罪的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以勞務輸出、經貿往來或者出國考察、觀光旅游等名義,弄虛作假、從國家主管機關騙取護照、簽證等出國(邊)境所必需的出境證件,而且行為人將騙取的出境證件交給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的犯罪分子用于犯罪活動。
1、弄虛作假,采用欺騙手段。行為人弄虛作假,以欺騙手段,使國家出入境管理機關的有關工作人員發生錯誤認識,為其辦理出境證件、從而合法地獲取出境證件。這是騙取出境證件罪的本質特征,也是騙取出境證件罪區別于其他犯罪的重要標志。只有在行為人采用了欺騙的手段的情況下,才能構成騙取出境證件罪。
虛構事實、是指以語言、文字或者某種舉動故意捏造根本不存在的事實或者故意夸大事實,使人把根本不存在的事實誤認為存在或把夸大的事實誤以為真。
隱瞞真相,是指故意掩蓋客觀存在的事實,從而使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上當受騙。
就騙取出境證件罪而言,行為人為達到為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使用的目的,必須以有組織的出國人員的方式,以各種名義騙取出境證件。根據我國出入境管理的有關法律規定,有組織的出國人員,是指由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或授權的機構組織的出國人員或團體,因非公務活動出境,該機構在境外提供必要的組織、服務的出國形式。在出入境管理中,被批準或授權的機構對出國人員和出入境管理機關負有雙方面的責任。這種有組織的出國渠道主要有:(1)留學;(2)旅游;(3)就業;(4)商務活動。
2、錯誤認識。錯誤認識是指人們的主觀認識與客觀實際不相符合。這里的錯誤認識不是泛指受騙者對案件的一切事實情況存在認識上的錯誤,而是僅指對能夠引起被騙的負責辦理出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放出境證件的事實情況有認識上的錯誤。
從發放出境證件。負責辦理出境證件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發生錯誤認識之后、往往就會出現錯誤地發放出境證件的結果。
騙取出境證件罪的客觀要件主要是以不符合出入境證件上的限定條件,私自輸出或者輸入出入境人員形成的犯罪。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以偷渡的名義來定義該類人員。我國現在對于該類騙取出境證件的人員,已經嚴格進行排查,所犯罪之人從重處罰。
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的客觀要件有哪些
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怎么判?
非法出售出入境證件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事調解書能查到嗎
2020-11-10強制措施期間是否扣除年休假
2021-01-15工廠合并會有賠償嗎
2020-12-11反擔保人身份作假導致保證責任無法追償怎么辦
2020-12-31集體清償程序可否行使別除權
2020-12-01哪些交通事故會扣車
2020-11-15冤假錯案怎么舉報
2021-03-19在商品房交易中,訂金與定金在法律上是有明顯區別的
2020-12-19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可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如何認定事故理賠費
2020-11-29投保人未按照規定期限支付保險費有哪些法律后果
2020-12-23重大疾病釋義條款屬于免責條款范疇嗎
2021-02-09新手上路車禍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