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第86條是說:“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71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在假釋考驗期限內,發現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假釋,依照本法第70條的規定實行數罪并罰。
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
筆者認為第二款和第三款看似十分嚴密,但它們之間顯然有所疏漏:第二款講“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而第三款是針對“在假釋考驗期限內……”。
介于“在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與“在假釋考驗期限內……”之間的那段時間,即在假釋前判決宣告后在監獄的那段時間里犯罪,當時沒有發現,后來在假釋期間才被發現應該如何計算刑罰沒有相應的條款加以規定。
雖然筆者尚未發現這樣的一些典型案例,而且筆者也相信監獄有高水平管理。但是立法總是應該從最壞的角度思考,嚴密法網———犯罪分子再服刑期間完全有可能偷竊、協助他人越獄等而未被發現。故筆者以為,刑法立法應該要考慮這方面內容。
那么,這一段期間內的犯罪究竟應該如何追究呢?照立法本意來看,可能會形成三種意見:
1、依刑法第70條,視為新發現的罪行,“先并后減”。因為這時所犯的罪相對于假釋這一情況已經是有所滯后,這畢竟不是假釋期內所犯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表現優良才獲得假釋機會。發現其有漏罪,犯罪人也試圖隱瞞部分犯罪,但是漏罪畢竟是既往的犯罪事實,屬于“舊賬”,對過去所犯的罪應該有所寬。
2、依刑法第71條,視為犯的新罪,“先減后并”。這是由于罪行是在宣判后所犯,相對于在監外犯罪比較具有更大的社會危害性:不思悔改,繼續作惡,又犯新罪,表明其難以改造,人身危險性較大,不重則難以有所遏止。
3、折中的方案。既不照第70條也不照第71條,而是采用新的折中方法計算。但是這樣比較麻煩,不易被接受。
這三種方法在處理假釋前的這段時間時都有缺陷,筆者尚想不出一個周全之策來處理,希望人大可以出一個修正案或最高院可以發一個解釋以完美解決這一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征地流程的步驟有哪些
2021-03-23政府采購資格預審公告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9圍繞注冊資金 公司法大修
2021-01-14格式免責條款產生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31自書遺囑與代書遺囑的有效要件
2021-02-03新婚姻法對事實婚姻的認定是怎樣的
2021-02-08實施家庭暴力承擔什么民事責任
2021-01-18代理商合同特征有哪些
2021-03-06出售民間偏方治病出售民間偏方都構成銷售假藥罪嗎
2020-11-15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勞務關系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3-13如何正確區分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不同點
2021-02-01保險條款不符合《道法》 法院判無效
2021-02-08交通10級傷殘理賠多少錢
2021-02-03提車保險有哪些
2021-03-14土地上如何設立承包經營權
2021-03-24農村土地承包法有些什么內容
2021-03-21出讓土地土地使用稅怎么繳納
2021-01-24集體土地出讓合同范本
2020-12-17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