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處刑罰的條件
我國刑法第三十七條規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據此,免刑制度的適用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行為人的行為必須已經構成犯罪,這是免刑制度的前提條件。
行為如果不構成犯罪,當然談不上刑罰處罰問題,更談不上免刑。同時,這也是免刑制度與刑法第十三條“但書”規定的分水嶺,即免刑與無罪的區別關鍵點。刑法第十三條“但書”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可見它是指行為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不予處罰。而免刑制度是行為人有罪,只因為某種特殊情況即免刑情節的存在才免除其刑罰,他們之間存在本質區別。
2、犯罪情節輕微,是免刑制度適用的本質條件。
所謂“犯罪情節輕微”是指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較小,對國家和人民造成的危害不大,罪犯的人身危險性較小。只有具備這一實質條件才可考慮免除刑罰的適用。如果犯罪的社會危害性較大或者罪犯的主觀惡性較大則不能適用免除處罰。這里的“犯罪情節”應作廣義的理解,它包括了定罪情節和量刑情節,即包括了刑法所規定的10種具體的免刑情節。有的學者認為這里的犯罪情節并不包括各種具體的免刑情節,而是指犯罪的酌定情節,這顯然有違于立法精神。在此須指出的是,犯罪情節輕微與刑法第十三條“但書”中所指的“情節顯著輕微”,不僅存在量的差別,而且還有質的不同,在定罪量刑時務必區分清楚。至于什么情況是“情節顯著輕微”,什么情況是“情節輕微”,則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全面考慮,然后加以確定。
3、不需要判處刑罰。這是適用免刑制度的必要條件。
按照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任何人犯了罪都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受到刑事制裁,即一般的情況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例外,應當判處刑罰是從事物的普遍性上講的應然性,但未必一切犯罪都毫不例外地需要判處刑罰。這里的“不需要判處刑罰”是指綜合考慮犯罪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認為對其不需要判處刑罰便可以達到教育改造的目的的情形。例如,有的行為人雖然構成了犯罪應當受刑罰處罰,但這種犯罪本身很輕微,而且犯罪人的主觀惡性較小,其再犯的可能性極小,對其判處刑罰已顯得毫無實際意義,從刑罰的目的出發,兼顧刑罰經濟原則,就不需要判處刑罰。有的學者將“不需要判處刑罰”理解為“一方面以犯罪分子不判處刑罰不會引起人民群眾的不滿,另一方面犯罪人已有認罪悔罪之心和具體表現”,這是不妥當的。“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標準不應當將群眾的情緒即民憤包括在內。
行為人只有同時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才能對其免除刑罰。
綜合上面的介紹,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怎樣才能免除刑罰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小病大治有什么后果
2021-01-06現役軍人離婚該怎么辦?
2020-11-21國家出資金融機構及其投資設立的機構依法享有什么權
2020-12-08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軟件產品登記測試報告取消了嗎
2021-01-16婚姻法解釋三
2021-01-09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反擔保合同的保證期間多久起算
2021-03-05合同一方違約怎么處理
2020-11-10房屋不滿意可以拒交中介費嗎
2021-01-11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員工調崗調薪該如何操作
2021-01-19公司裁員賠償規定是怎么規定的
2021-03-22壽險如何賠付
2021-02-09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有產品責任險的產品可不可以放心購買
2021-01-05購置房屋怎樣辦理保險
2020-11-17保險責任怎么確定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