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后逃跑再自首的是否還是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條將自首分為一般自首和準自首兩種情況,即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從立法本意不難看出,設立自首制度的目的在于:一是鼓勵犯罪分子主動歸案,爭取寬大處理;二是有利于降低司法成本,提高破案效率。這充分體現了我國刑法懲罰與寬大相結合的價值取向原則,給犯罪分子以悔過自新的機會。
當然,犯罪后外逃其目的在于逃避法律的制裁,但也不能因此而否定其主動投案的積極行為,否則,無異于在鼓勵犯罪分子頑抗到底。這無疑不利于司法機關及時偵結與審理案件,無論是從法律效果還是從社會效果來看,其負面影響都是不容置疑的。因而,從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來看,視外逃后再主動投案為自首,給外逃犯罪分子一個悔過自新的機會,完全符合法律的規定。
犯罪后逃跑再自首的如何處理
我們以為,一是對聞風而逃后再投案自首的貪官,在定罪量刑時不能忽略其加重處罰的情節;二是同比情況下,犯罪后外逃再自首與不外逃這兩者,在定罪量刑上,前者應重于后者。眾所周知,犯罪后外逃目的在于逃避法律制裁,其主觀惡性大,社會影響壞,相對于不逃或投案自首者,其行為應構成加重處罰情節。一方面由于外逃使案件的無法及時偵破,不能有效地打擊犯罪、懲罰犯罪;另一方面由于外逃犯流竄在外,易重新犯罪,造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增加。特別是領導者干部職務犯罪,由于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大多屬于高智能犯罪,尤其是一對一的賄賂案件,一旦犯罪嫌疑人聞風而逃,輕則延誤辦案時機,增大司法成本,難以深挖余罪和串案;重則難以成案,使大案化小、小案化了,逃避法律追究。
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自首是犯罪人悔過了,主動的承認錯誤的,在跑了后又回來自首的,仍然是可以算是自首行為,有自首情節的,在法院宣判的時候就會考慮到了,會比那些犯罪的人更輕一點。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減資和股權變更能否同時做
2020-11-11債權轉股權的驗資證明應當包含什么內容
2021-01-13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轉讓合同當事人有哪些義務
2021-02-15兒童監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贍養費不給強制執行立案需要多久
2020-12-23如何去法院辦理提存
2020-11-23房屋有抵押買賣也不破租賃嗎
2021-02-06加工承攬合同制定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8購房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08房地產轉讓要按照什么程序辦理
2020-12-24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員工產假期間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違法嗎
2020-11-15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國內水路、陸路貨物運輸保險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2020-12-10人身保險法中的保險利益存在于何人
2021-02-16保險公司辦理索賠手續的程序具體是怎樣的
2021-03-12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怎樣能成為保險經紀人
2021-02-22煤礦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的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