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認識論
建國以后,經過民主改革,所有國營企業也建立了與當時蘇聯體制相仿的管理體制。1953年開始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后,我國的國民經濟體制大體效仿前蘇聯,形成了對國營工業、基本建設、物資供應等部門的管理體制。而我國的通過勞動立法及有關的勞動政策,形成在勞動、工資、保險、福利幾方面相互配套、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體制。這一階段對勞動關系的認識,基本停留在行政認識論的階段。
在這種體制下,勞動關系被當作一種依附于行政關系的社會關系來看待,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勞動關系和勞動行政關系往往不加區別,許多勞動法規對這兩種關系的調整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雖然,以后我國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但勞動關系行政認識論的影響依然存在,這種影響,造成了人們對勞動爭議的性質產生錯誤認識。例如,在勞動用工制度改革過程中,很多勞動者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希望通過這種合同,與用人單位建立穩定而長期的勞動關系。而事實上這種想法是計劃經濟體制下,固定工制度給人們留下的影響。又例如在勞動爭議處理過程中,人數眾多的團體性爭議,當事人往往更愿意直接通過行政部門來解決,而不是通過法律途徑。因為按他們的理解,這不是簡單的勞動爭議,而是國家對勞動者的就業分配問題。而這種對勞動爭議性質的錯誤認識,又導致對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錯誤認識。例如,有很長一段時間內,當事人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不服,竟然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為被告,將其訴訟到行政庭作為行政案件處理。這顯然是把勞動爭議仲裁制度錯誤理解成行政制度的結果。
2、民法認識論
我國在八十年代初開始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路。市場經濟是自由經濟和平等經濟。與此相一致的是,注重平等、自愿原則的民法理論開始在我國得到重視。這一理論進而被用來調整各種社會關系,包括勞動關系。這一理論把每一勞動者都視為他自己的“勞動力”的所有者,作為平等主體,勞動者可以“自由地”把他的“勞動力”轉讓給任何一個雇傭他的人。這時就出現了所謂“自由”的勞動關系。很多民法學者主張將這種勞動關系視為民法的調整對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質押的動產能夠善意取得嗎
2020-11-23放棄贍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1贍養義務包括過世夫妻的父母嗎
2021-01-25小區改造造成個人財產損失怎么辦
2021-01-11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勞務外包需要什么資質
2021-01-10哪些勞動爭議可由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0-12-03勞動者可以去哪兒投訴
2020-11-22人身意外險能稅前扣除嗎
2021-03-22什么是保險理財
2021-03-05淺談對保險合同中重大事項的理解
2020-12-06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賠多少
2021-03-17藥品超出保險條款范圍 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
2020-11-24購買第三者責任保險注意什么
2020-12-29保險公司如何降低理賠投訴案件
2021-01-11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財產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時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2-22農村建設搬遷是否是自愿的
2021-01-14外遷女兒不能分取農村宅基地的原因
2021-02-27舊城改造項目中拆遷補償是怎樣的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