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交通事故后,有的人大腦一片空白,就容易沖動,出現(xiàn)在腦海里的第一個字就是“跑”,這種行為是非常可恥的,但您最終也逃不過法律的制裁,那么具體的法律是怎么認定交通事故逃逸呢?由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認定:
1、 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以行為人構成交通肇事罪為前提條件。
《解釋》中“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指的是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情形,是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的前提條件。如果行為人的行為發(fā)生了交通事故,但情節(jié)輕微,或負次要責任、同等責任、無人員傷亡、無重大財產損失等,則不構成交通肇事罪。這種情況下,行為人若主觀上認為后果嚴重,自己已構成犯罪,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不應認定為“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因為刑法僅處罰那些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對于客觀上未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或威脅的行為,不宜以刑法的方法定罪處罰。
2、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以行為人為逃避法律追究為主觀目的條件。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guī)定:發(fā)生交通事故的車輛必須立即停車,當事人必須保護現(xiàn)場,搶救傷者和財產(必須移動時應當標明位置),并迅速報告公安機關或者執(zhí)勤的交通警察,聽候處理;過往車輛駕駛人員和行人應當予以協(xié)助。第二十條規(guī)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xiàn)場、毀滅證據(jù),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這說明行為人的先行行為即交通肇事行為產生以下五方面的行政義務:㈠停車義務;㈡保護現(xiàn)場;㈢搶救傷者和財產;㈣報警;㈤聽候處理。這五種義務屬于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行政義務。其中搶救傷者和財產亦是刑事義務。《解釋》中“為逃避法律追究”是行為人逃逸行為的主觀目的,法律追究不僅包括刑事法律追究,也應包括民事法律追究、行政法律追究,即包括:⑴民事人身、財產損害賠償義務;⑵五項行政義務;⑶搶救傷者和財產的刑事義務。所以交通運輸肇事后,行為人負有上述三類義務,為逃避任何一類義務,在主觀上都具備了應受刑法加重追究刑事責任的主觀要件,都是逃避法律追究。
3、 行為人有逃跑行為。
什么是逃跑,詞義是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環(huán)境或事物而離開②。在這里認為應界定為,行為人交通肇事后,在人身未受到控制時,為逃避承擔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而使自己的人身不受被害人及其親屬、群眾、事故處理人員控制而離開的行為。要與脫逃區(qū)別開來。脫逃詞義是脫身逃走③。在刑法意義上,構成脫逃罪的脫逃是指依法被關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從看守所、監(jiān)獄、勞動改造管教隊、少年犯管教所、拘役所逃跑的或在押解途中逃跑④。所以脫逃首先要有人身受到有效控制后而脫離。逃跑是人身尚未受到有效控制而逃跑。如果行為人交通肇事后,已被事故處理機關采取關押或押解途中而脫逃,對行為人的脫逃行為,應認定為脫逃罪,另行定罪處罰,而不是以交通運輸肇事逃逸作為交通肇事罪加重處罰。
4、“逃跑”的時間、地點條件。
依據(jù)《解釋》規(guī)定逃跑的時間是在發(fā)生交通肇事后。那么如何理解“在發(fā)生交通肇事后”。這個時間段應界定為在事故發(fā)生后的當時至行為人被事故處理機關關押或押解途中前的這段時間。行為人在這個時間段逃跑的,屬于《解釋》規(guī)定的“逃跑”行為,在被關押或押解途中脫逃的,屬脫逃罪,而非定本罪。逃跑的地點,并不限于當場。行為人在被事故處理機關帶去談話尚未采取關押措施時,趁人不背離開的,仍應認定為《解釋》中的逃跑。
交通事故逃逸若導致擾亂交通秩序,是要受懲罰的,更為嚴重者導致人員死亡的,會處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這些就是交通事故逃逸的認定的簡單介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相關咨詢法律365,專業(yè)律師為您提供幫助。
2017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處理呢
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認定標準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認定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到勞動局投訴有時效期限嗎
2021-03-09抵押擔保合同(樣本)
2020-12-20實習期簽訂兩年合同辭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0-11-13借條到期重寫怎么寫
2021-03-21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合同保全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2021-01-28鄰居間的土地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5哪些合同屬于無效的勞動合同
2021-02-18勞務派遣職業(yè)病如何認定
2021-01-25用人單位通過怎樣的程序才能實施經(jīng)濟性裁員
2020-11-16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建設項目工程保險費
2021-02-02投保車輛中的免責條款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guī)定是什么
2021-02-15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jīng)過哪些階段
2021-01-22事故后未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08車險理賠的幾個認識誤區(qū)
2020-12-07隱名被保險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1-01-20保險“霸王條款”輸官司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