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生活中隨著越來越多的交通事故發生后,關于交通責任的劃分議論紛紛,各有說法。一般來說,交通事故發生后,是由交警部門對交通事故進行勘察,對雙方有關人員出具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從而確定雙方責任。現在通說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就主要體現在具體的責任比例的認定上,從而確定后續賠償責任,否則一旦雙方對責任的不同理解,會導致責任劃分不清,賠償失衡顯失公平,遲遲得不到解決,影響行政效率。
我國現行交通管理法律法規有明確的規定,一方面將交通事故當事人的行為對交通事故發生的作用,另一方面將當事人的過錯程度同時作為主次要責任劃分的標準,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但是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的具體的責任比例卻留有余白,在事故中主要責任是承擔80%還是90%的責任,也可能是其他的比例,法律并沒有對此做出一個明確的規定。根據交通事故責任的大小不同分為全部責任,其對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大小為100%;主要責任,其對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大小為60-90%、同等責任,其對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大小為50%、次要責任和無責任,對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大小分別為0-40%、0%。我國雖不是判例法國家,但司法案例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按以往慣例看,交通事故按占比來劃分責任,則主要責任占七成,次要占剩下三成。根據還是《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中規定,如果認定你要承擔只要責任的話,則要賠償六到八成的損失,司法實踐中,慣例認為以七成和三成的責任占比來確定責任比,即通常所說的主次責任的承擔比例的7:3。
根據責任主體的不同,主要分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或行人之間的責任劃分和機動車之間的責任劃分,具體如下:
若是事故發生在機動車與其他非機動車駕駛人、路人之間,除能夠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存在明顯過錯責任的,或機動車方采取明顯防止措施由不僅可抗力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并且造成人身傷害、財產損失,原則上由機動車承擔80%的主要責任,若是在同等責任中機動車承擔60%,負次要責任的承擔40%,同時若機動車一方無責任的只承擔10%。除上述兩種情況還要兼顧一些特殊情況,若有當事人蓄意破壞、偽造現場或是毀滅相關具有證據效力物證的,又若是事故發生后,駕駛員沒有立即停車破壞了現場,有條件報案不及時報案,使得該事故基本原因及事實無法認定的,責任認定按如下規定:
首先有上述行為者則承擔全部責任;若雙方都有以上行為則共同承擔責任;雙方當事人有效平等協商優先,依法可以撤離現場的交通事故也除外;若在交通事故發生后,造成事故的當事人逃逸的,那么事故的全部責任均該由其承擔。除非有證據證明對方有過錯。以上列舉的不同情況就是通常情況下交通事故的責任認定比例,注意的是,現行交通事故責任具體的比例劃分是在司法實踐中的合理幅度范圍適用。
交通事故責任劃分標準是什么?
最新交通事故責任劃分標準
幾種常見的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故意打人造成被打人住院什么罪
2020-11-29已采取強制措施后能否治安處理
2021-01-09執行董事必須是股東嗎
2021-02-01商標注冊中共同申請的代表人應如何確定
2021-02-02涉臺結婚提交的材料是什么
2020-11-18父母離婚,子女需要給付贍養費嗎
2021-01-09打人致輕微傷可以立案嗎
2021-01-01盜版軟件已經卸載還需要賠償嗎
2021-01-29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房產無償贈與孫女收稅嗎
2021-01-19購買村集資房的需注意什么
2020-12-14如何約定競業限制條款才合法?
2021-01-09事實勞動關系確認糾紛
2021-01-13實習期間受傷,用人單位是否應賠償
2020-12-23飛機延誤哪里申請賠償
2021-03-22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31國際貿易貨物運輸保險
2021-01-30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