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部分農村家庭都有一些耕地,當政府進行建設設施建設需要征收土地時,會按照家庭成員支付一筆補償款。而征地補償款也屬于農民收入,在遺產的范圍內。家庭成員去世后,關于征地補償款引發的爭議比較多。那么,如何解決征地補償款繼承糾紛?下面我們通過本文簡單了解下。
一、如何處理征地補償款繼承糾紛?
根據最高的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規定,繼承糾紛包括:法定繼承糾紛、遺囑繼承糾紛、繼承權確認糾紛、被繼承人的債務清償糾紛、遺贈糾紛、遺贈的扶養協議糾紛。
根據我國現在的法律規定,發生了繼承糾紛,可以通過如下途徑加以解決:
1、自行協商
繼承糾紛發生后,相關當事人可以在完全自愿的基礎上,通過互諒互讓,就遺產分割的時間、辦法和份額協商達成一個各繼承人都愿接受的協議,然后按協議分割遺產。協商是在產生糾紛的當事人雙方之間進行
2、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是群眾性組織。在發生繼承糾紛后,如有關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人民調解委員會以繼承法為依據,通過說服教育的方法來調解糾紛,促使當事人在自覺自愿的基礎上,互相諒解,互相讓步,達成協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協議達成以后,各當事人都應當自覺遵守和履行。
3、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繼承糾紛發生后,經協商不成時,可以不經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達不成協議的,任何一方也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應當注意的是,根據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3條的規定,繼承糾紛不能仲裁。因此,有關當事人之間因繼承發生糾紛后,不能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由此可見,大家在發生關于遺產繼承的家庭糾紛的時候,還是要盡量協商解決。嚴重的可以通過起訴解決。
二、繼承人可以拿到哪些征地補償款?
承包人死亡后,繼承人可繼續承包經營責任田,但該責任田被征用后的補償費,繼承人只能分得青苗補償費,土地補償費應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因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須在征用已死亡的承包人的責任田后調整相應數量和質量的土地給已死亡的承包人或其繼承人繼續承包經營。根據法律規定,只有集體土地經營管理單位應當調整又未能調整其他數量和質量相當的土地給農民繼續承包經營的,才應當將不少于百分之七十的土地補償費支付給被征地農民。
綜上所述,由于征地補償款的數額往往較大,家庭成員去世后,圍繞補償款引發的糾紛案件較多。解決征地補償款繼承糾紛,繼承人之間可以通過協商,民政部門調解、仲裁委員會仲裁及民事訴訟等渠道解決。作為家庭成員,應該本著友好平等的態度解決這類糾紛。
2020農村征地補償新政策
征地補償協議書是怎樣寫的?
征地補償費發放時間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傷害量刑標準2020
2021-01-29父母去世后房產繼承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24禁止侵害他人隱私權的具體行為有哪些
2021-01-29股權托管中心能轉讓股權嗎
2020-11-11合同不見了可以仲裁嗎
2020-11-13公司破產員工賠償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25沒收程序由中院管轄嗎
2021-03-14猜疑屬不屬于家庭冷暴力
2021-03-05合作協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勞務派遣資質是否全國有效
2021-02-10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免責條款未說明 保險公司輸官司
2020-11-20這個30萬,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24外資保險公司超出業務范圍尚不構成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07疾病保險是否可以包含生存保險責任
2020-11-09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是什么
2021-01-01耕地的承包期是多長時間
2020-12-16拆遷賠償房產能強制執行嗎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