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家的建設工作進程的不斷繼續,地的征用也是越來越多,但是土地資源量是固定的,征用一些減少的便是人們的耕地或者居住用地,為了實現土地的最大利用狀態,各地都出臺了土地補償政策,那么宜都市征地補償方法的法律規定是什么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
一、宜都市征地補償方法的相應法律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適用的法律是國務院590號令,即《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和各地政府依據該法規制定的《房屋征收實施則》。集體土地征地拆遷適用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各地政符依據該法制定的《征地拆遷補償辦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是對房屋進行評估與補償,其中包括土地價值的補償。補償對象是房屋的所有權人,與家庭人口的多少沒有關系。 集體土地征地拆遷土地屬集體的對個人不補償,只對地面上建筑物及其附屬物進行評估補償。土地是按本村集體經濟成員分配宅基地,一戶人家只能分一塊宅基地,面積大小按人口的多少分配。村集體有公共積累的在征地拆遷時可以按人口享受一定的補貼或集體建房按人口分配。
二、宜都市征地補償方法的拆遷規定
拆遷觀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首先要體現出對人的基本權利的尊重,不是在當被拆遷戶拒絕搬遷時多給多少錢。在房屋拆遷中,要充分考慮到拆遷戶的生存權、知情權、話語權和選擇權。但在以往的房屋拆遷中,以上的四項權利往往被一場金錢的交易所代替。按照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拆遷補償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但在各地的實際操作中,特別是商業開發項目中,開發商往往是采用統一的貨幣補償方法,拆遷的安置問題留給被拆遷戶自己解決。從拆遷公告發布后才知情,補償款已評估確定,限期一個月,被拆遷人只有被動接受。這也就是每每動遷一個項目, 必發生該拆遷地區被拆遷戶集體性堵門占路和反復上訪告狀的主要緣由。因此,破解拆遷困局,首先應從端正以人為本的觀念開始,保證被拆遷人享有知情權、話語權和選擇權。拆遷之前,應該允許被拆遷人積極參與拆遷的決策全過程,廣泛地征求利益相關人的意見,并在此基礎上和被拆遷人進行拆遷補償問題進行協商,直到達成共識。
當政府有規定要進行征用土地的時候,就要先自己來閱讀相關的法律規范,核對一下文件給的補償政策與國家的法律條文是否一致,只要符合國家的規定而且對當地的發展是有益處的征用土地,作為公民都應該盡心盡力的去支持。
征地糾紛起訴狀怎么寫?
關于征地拆遷信息公開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征地補償費發放時間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協議書范本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26占用濕地怎么處罰
2021-02-01酒駕追尾拘留多久
2020-12-24日結臨時工的法律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9農村個人私自售賣煙花爆竹怎么處罰
2020-11-26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婚前財產公證程序
2021-02-16申請法官回避的時限
2020-12-16連帶責任征信多久能消除
2020-12-31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婚前買房婚后辦證是否屬于共同財產
2020-12-07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人身保險公司有什么權利嗎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