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壟斷行為
所謂壟斷行為,實際上是一種違反競爭法規定的行為,其目的在于擴張自己的經濟規模或形成對自己有利的經濟地位。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第3條的規定,壟斷行為一般指三種經濟壟斷,具體包括:(一)壟斷協議;(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法》第8條有關行政壟斷的規定與經濟壟斷并列。
壟斷協議:
壟斷協議分為橫向壟斷協議和縱向壟斷協議。橫向壟斷協議是指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之間形成的壟斷協議。縱向壟斷協議是指經營者與下游交易相對人達成的壟斷協議。
根據我國《反壟斷法》規定,禁止具有競爭關系的經營者達成下列壟斷協議:
(1)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
(2)限制商品的生產數量或者銷售數量。
(3)分割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
(4)限制購買新技術、新社備或者限制開發新技術、新產品。
(5)聯合抵制交易。
(6)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
根據我國《反壟斷法》規定,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下列壟斷協議:
(1)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
(3)國務院反壟斷執法機構認定的其他壟斷協議。
豁免情形:
如果經營者能夠證明所達成的協議具有法定正當性,這些協協則不受反壟斷法禁止。所謂法定正當性,是指符合法律規定的豁免情形。根據我國《反壟斷法》規定,具有法定正當性的情形有:
(1)為改進技術.研究開發新產品。
(2)為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增進效率,統一產品規格、標準或者實行專業化分工。
(3)為提高中小經營者經營效率.增強中小經營者競爭力。
(4)為實現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救災救助等社會公共利益。
(5)因經濟不景氣,為緩解銷售量嚴重下降或者生產明顯過剩。
(6)為保障對外貿易和對外經濟合作中的正當利益的。
(7)法律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情形。上述(1)~(5)種情形,經營者還應當證明所達成的協議不會嚴重限制相關市場的競爭,并且能夠使消費者分享由此產生的利益,才能夠滿足法定正當性要求。
二、法律對壟斷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我國法律所規定的壟斷行為包括:
(一)壟斷協議;
(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經營者集中;
(四)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
壟斷行為對于市場的發展及其不利,對于普通的民眾的生活也有影響。相信經過小編的講解,你對于“法律對壟斷行為是如何規定的”這個問題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以上就是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如果您需要關于這方面的幫助,律霸網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漏水由誰來承擔
2021-02-19景區氫氣球失控母子墜亡由誰承擔責任
2020-11-24民法典中禁止結婚的情形有幾種
2021-02-18定金與訂金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1-02-13喪葬費全由配偶繼承嗎
2021-01-04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3-13訴訟費是否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0-11-13未成年給主播刷禮物、打賞有效嗎
2020-11-30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商場衛生間受傷怎么辦
2021-02-09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保險賠償糾紛多,如何有效的解決保險賠償糾紛
2021-02-10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無證駕駛中保險公司對人身傷亡的保險責任
2021-03-21普通大貨車裝載硫酸發生事故的保險理賠
2020-11-20買車未索保險合同保險免賠后果自擔
2021-03-07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