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規范國有資產處置拍賣程序的建議
理論上在國有資產處置當中,運用拍賣方法是最公證、公平,國有資產價值得到最大體現的一種方式,在我區近幾年的具體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有時成交價偏低,流標現象較多,串標、圍標現象較突出。為找到這一矛盾的問題所在,進一步規范拍賣活動,我辦會同區監察局歷時一個月走訪了相關部門、單位、拍賣公司,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了解。
一、導致拍賣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1、標的額偏小,參與者范圍太窄。根據規定我區只受理標的額在30萬以下的國有資產處置,從我區的實踐來看,絕大部分都只是5萬以下的小標的,外地競標者不愿參與,而本地競標者也多為從事廢品收購的相對固定人群。
2、對拍賣公司約束無力。目前拍賣公司均由各單位自行選定,而拍賣公司的年審、資格審定工作均在市直部門,我區對拍賣公司約束力不強,對于拍賣公司的不規范做法難以限制。
3、對拍賣中的圍標、竄標行為難于取證。雖然在調研過程中,普遍反映串標、圍標行為較突出,但取證困難,甚至無法取證,導致對這類現象難以處罰。
4、某些拍賣形式上不夠規范。其一,評估價未予保密。評估價是做為產權所有人與監管機關掌握的處置物的最低價參考,而且評估價帶受主觀影響較大,與物品的使用價值有時會有較大差距,所以應由市場來最后決定物品價格,故評估價不應公開。而在具體操作中,很多單位為省事、圖方便,多將評估過程全程交由拍賣公司處理,造成標的物評估價泄密。其二,公開喊價的方式不是最合適。由于我區待處理物品價值較低,參與的競買者不多,且多為固定的廢品收購商,公開喊價容易產生觀望、聽價停滯,甚至語言、眼色威脅等狀況。其三,報名環節難以控制,報名競買信息易泄漏,造成串標。
二、對拍賣形式的幾點認識
1、不能因拍賣中存在一些問題就否定拍賣的意義。不可否認,在目前的拍賣中的確存在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直接影響了拍賣的效果,但這些問題并不是拍賣本身的問題。應該說拍賣這種形式比起其它方式而言,更具公開性、公平性、合理性,而且可以肯定地說,在國有資產中處置中不采取公開拍賣的形式,可能存在的問題和隱患會更多,在各地這樣的案例屢見不鮮。
2、拍賣的方式應不斷創新完善。任何一種監督方式它都有局限性和適應性,不可能“己治百病”,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對拍賣的形式和程序也應根據新情況不斷地創新完善,只要不是法律禁止的,任何有效地創新都應鼓勵嘗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合同的法律效力該如何確定
2020-11-19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特殊累犯的罪名有哪些
2021-02-11仲裁和訴訟解決民事糾紛有哪些方式
2021-01-28外嫁女是否有權利分得土地補償款
2021-01-20生父能取消其繼承權嗎
2021-01-14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春季要如何購房
2021-01-02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建筑公司可以將勞務分包給無資質的個人嗎
2021-03-11老板拖欠工資超過1年員工還可以追討嗎
2020-12-04意外險怎么買
2020-12-29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否屬于商業險
2020-12-12海上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保險業務員已死 保險公司卻要他退保
2020-11-19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保險逾期未交由誰承擔責任
2020-12-15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保險代理合同怎么寫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