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競爭中,采取非法的或者有悖于公認的商業道德的手段和方式,與其他經營者相競爭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不正當競爭行為五花八門、形形色色、舉不勝舉。所以,各個國家的競爭法律制度往往首先對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概括性的規定,然后再具體列舉出典型的、突出的、在一定時期內比較嚴重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明文加以禁止。我國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列舉出十一種行為,其中四種屬于限制競爭行為,另外七種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現將這七種行為分述如下:
混淆行為
混淆行為是指經營者在市場經營活動中,以種種不實手法對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作虛假表示、說明或承諾,或不當利用他人的智力勞動成果推銷自己的商品或服務,使用戶或者消費者產生誤解,擾亂市場秩序、損害同業競爭者的利益或者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1.行為種類。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的規定,下列行為均屬于混淆行為:
(1)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注冊商標權是知識產權的重要權利之一。商標法對注冊商標權的內容、行使方式、保護范圍作了專門規定。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假冒他人的注冊商標作為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禁止,其立法意圖是編織更嚴密的法網,使這種行為受到來自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兩方面的防范和制裁。因此,在法律責任上,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對此種行為依據商標法加以處罰。若不能適用商標法制裁,而行為人確實對他人注冊商標造成損害的,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追究法律責任。
(2)與知名商品相混淆。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規定,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的,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5年7月6日發布《關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若干規定》,對保護知名商品作出了全面細致的規定。所謂“知名商品”,是指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商品。所謂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是指知名商品獨有的與通用名稱有顯著區別的商品名稱。
法律、行政規章之所以對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進行保護,是因為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是權利人創造性勞動的成果,在使用過程中,權利人投入一定的人力財力進行宣傳,才使其由普通商品成為知名商品。他人擅自制造、使用、銷售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目的在于利用其良好的商品信譽和一定的知名度推銷自己的商品或牟取其他非法利益,其不正當屬性是顯而易見的。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的歸屬,在有多人主張權利時,應當依照使用在先的原則予以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定金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土地征收后超過兩年未使用的如何處理
2021-01-26如何請律師
2021-03-06非訴執行案件法院管轄異議怎么辦
2021-03-26區塊鏈備案流程
2021-02-09申請專利時如何確定保密審查
2021-03-042020年江蘇省工傷事故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08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交通事故可否異地起訴
2020-12-08主債權債務合同無效,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3-07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消費者在超市摔倒超市有責任嗎
2021-03-26購房預算從何做起
2021-01-08私自改造租的房屋算違法嗎
2021-02-07崗位變更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6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
2020-12-24擴大勞務分包屬于違法分包嗎
2020-12-25學生實習期受傷是工傷嗎,學生實習期受傷誰來擔責
2021-02-27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