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租房拆遷中,戶口在內的人都能得到補償嗎?
根據有限的資料,拆遷補償款是按照各自的居住面積而不是按人頭(平均)進行分割的。
根據《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對公房承租人的補償可以選擇采用以下三種方式:
1、公房承租人按照房改政策購買承租房屋,以被拆遷人身份獲得補償;
2、被拆遷人以異地安置公房承租人的方式,與公房承租人解除原來的租賃關系(實物補償);
3、被拆遷人以協議方式收購公房承租人的公房使用權(貨幣補償)。
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是第一和第三種方式。
公房拆遷補償的是承租人,這是很明確的。在貨幣補償方式中,拆遷補償款的歸屬及分配取決于以下幾個事實的發生順序:承租人死亡、承租人變更、拆遷的實施。
根據上述事實的發生順序,拆遷補償款歸屬及分配的情形可以分述如下:
由于補償協議的達成與補償款的實際到位存在一個時間差,在這種情況下,拆遷補償協議在承租人死亡前還是死亡后達成對于補償款歸屬的認定就具有關鍵意義。如果拆遷補償協議在承租人死亡前達成,則承租人的地位已經被固定,后來不可能再發生承租人變更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拆遷補償款應當歸承租人所有。
承租人死亡后,拆遷補償款作為承租人個人的遺產,按照繼承法有關規定由繼承人繼承。如果承租人在拆遷補償協議達成前死亡的,其承租人的主體資格喪失,不能再以承租人的身份獲得拆遷補償款。原來的公房承租人死亡,家庭成員就變更承租人事宜達成一致意見并經公房產權人或管理人同意變更了公房承租人。變更承租人后發生拆遷,取得拆遷補償款。這種情況下,應當認定拆遷補償款歸變更后的承租人。
原公房承租人死亡,因為家庭成員不能就變更承租人人選達成一致或公房產權人或管理人拒絕變更承租人,在此僵持之際,發生拆遷。這種情況最為復雜,也最為普遍。此時,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的居住利益是必須得到補償的,雖然他(她)不是承租人。也就是說,在承租人死亡后,變更承租人之前,在公房中居住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有自己獨立的權利。如果此時發生拆遷,他們應當共同得到補償。他們對于公房拆遷補償款是一種共有關系。
公租房拆遷,承租人有補償嗎?
公租房拆遷時承租人能拿到多少補償?
公租房拆遷可以拒絕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支付撫養費需要收集哪些證據
2021-01-11老房契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1遇到商標、專利侵權如何取證
2020-12-14做交通重新傷殘鑒定的要求
2021-01-14交通事故中沒有足夠的搶救費用該怎么辦?
2021-01-26是否可以要求子女經常回家探望
2021-01-26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怎么判定合同真偽
2021-01-28撤銷權的訴訟時效
2021-03-22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什么材料,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流程是什么
2021-01-13哪些情形單位可以扣工資
2020-12-10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勞務外包和正式工待遇有差別嗎
2020-11-09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被保險人在索賠中的義務責任
2021-01-10預定死亡率 Expected mortality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