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租房遭遇強拆,如何維權?
1、當事人對其租住的直管公房被強制拆除的行為是否具有提起本案訴訟的原告主體資格,應以是否屬于訴爭行政行為的相對人或利害關系人為判斷標準。
庭審中,被告方一般會這樣辯解,一是原告方作為承租人已經被公房管理人解除房屋租賃合同(一般是下發解除租賃關系的通知或搬離通知),從而與涉案被拆除房屋沒有權屬上的關系為由,主張原告不具有提起訴訟的主體資格。二是主張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作出的對于國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決定,其實質是針對房屋所有權人作出的行政行為。而作為地上房屋的承租方,并不是行政行為的行政相對人。其所享有的相應民事權益可以通過民事途徑向房屋的出租方尋求解決。從而否定原告方的訴訟主體資格。
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之規定,行政行為的相對人以及其他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提起訴訟。可見,除行政行為的相對人外的與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同樣具有原告主體資格,有權對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判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與行政行為是否具有“利害關系”,通常要考慮三個基本要素:是否存在一項權利、該權利是否屬于原告的正當權利以及該權利是否可能受到了被訴行政行為的侵害。
2、關于確認涉案強拆行為是否合法,應以相關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審查。
庭審中,被告方會常常會這樣辯解,即稱對公租房的強制拆除行為是在與公房管理人簽訂補償協議后雙方達成一致的事后拆除行為,是合乎法律規定的。而對地上自建私有建筑物的拆除屬于對違法建筑的處理,也是合乎法律規定的。
二、公租房拆遷補償不滿意應該怎么維權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對公租房拆遷補償不滿意的,被拆遷人是可以拒絕拆遷的,如果被強拆的,可能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申請行政復議。
相關法律規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七條 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如果公民沒有足夠的經濟水平購買屬于自己的房產時,當事人也是可以向國家申請公租房或者廉租房的,如果當事人在使用公租房或者廉租房的過程中出現了拆遷或者其他的情形后,當事人也是可以向拆遷部門索要一定的經濟賠償,必要時可以通過訴訟方式來解決的。
行政強拆補償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強拆要滿足哪些條件?
最新關于強拆的法律法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安全事故如何認定
2020-12-31工傷待遇報銷是否都支付給個人
2021-03-07公司經營范圍能增加對外貿易嗎
2020-11-30有交通事故認定書怎么起訴
2021-03-01訂婚后退婚,錢還能要回來嗎
2021-01-28勞務合同中的免責協議有效嗎
2020-11-22確認勞動關系糾紛能否主張賠償
2021-02-20有產權公寓可以抵押嗎
2021-02-22欺詐訂立的合同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26主合同與擔保合同之間的效力是什么關系
2021-01-14勞務外包的賬務處理如何進行
2020-11-29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新勞動法被辭退怎么賠償
2020-12-14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超分駕駛保險可以賠嗎
2021-03-13涉嫌危險駕駛保險會賠償嗎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