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案例分析
[案情]
2005年9月17日8時許,李集鎮廟東村村民司西安及女友在商永公路李集超限站東200米處因交通事故死亡。次日廟東村委干部司聯營(另案)等人以事故是李集交警中隊追車造成的為由制造事端,組織群眾到李集交警中隊鬧事,借機發泄其對公安交警的不滿情緒。期間,被告人李某某積極參與,與廟東村群眾一起開車拉人到李集交警中隊。在群眾與干警廝打期間,李某某抱住一名干警讓其岳母毆打。被告人李紅套受司聯營的指使,兩次到李集街上找人作證,讓在一張白紙上簽名并按指印, 以證明司西安的死是交警追車造成的,為司聯營等人提供鬧事依據。被告人司建華在得知廟東村群眾要把尸體抬到李集交警隊后,給新聞媒體寸丁電話,發現公安干警外出時,鼓動群眾起哄、圍攻、阻攔。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在司聯營、司廣軍等人的組織下,強行將司西安及女友尸體抬到李集交警中隊辦公室,砸壞門窗玻璃及辦公用具,毆寸丁、辱罵干警,致使李集交警中隊正常工作無法進行達8個小時之久。
[審判]
夏邑法院經過審理認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是指擾亂國家機關與人民團體的工作秩序、企業單位的生產與營業秩序、事業單位的教學與科研秩序。行為人往往企圖通過這種擾亂活動,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與人民團體的正常工作進行干擾和破壞活動,制造事端,施加壓力。以實現自己的某種無理要求,或者借機發泄不滿情緒等。被告人司建華在此次擾亂活動中積極參與,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圍攻、毆打公安干警;被告人李某某在他人的唆使下開車拉人到李集交警中隊鬧事,參與毆寸丁公安干警;被告人李紅套受人指使收集偽證,為鬧事提供借口。此次擾亂活動嚴重影響了李集交警中隊的工作秩序,致使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長達8個小時之久,造成了嚴重損失和惡劣影響。三被告人積極參與,其行為均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且系共同犯罪。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辯護人關于應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的意見,應予采納。在犯罪過程中,三被告人起次要作用,系從犯,依法應從輕或減輕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十七條、第七十二條第一款之規定、判決被告人司建華犯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判處拘役四個月。被告人李某某犯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判處拘役六個月,緩刑一年。被告人李紅套犯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判處管制一年。
[評析]
本案在審理時有兩種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三被告人因他人發生交通事故死亡,繼而以此事故是李集交警中隊追車造成的為由制造事端,組織群眾到李集交警中隊鬧事,其行為符合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的特征,應以 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對其定罪量刑。
另一種意見認為:他人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后,被告人司建華在得知廟東村群眾要把死亡者尸體抬到李集交警隊后,給新聞媒體打電話,發現公安干警外出時,鼓動群眾起哄、圍攻、阻攔。被告人李某某在他人的唆使下開車拉人到李集交警中隊鬧事,參與毆打公安干警;被告人李紅套受人指使收集偽證,為鬧事提供借口。此次擾亂活動嚴重影響了李集交警中隊的工作秩序,致使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長達8個小時之久,造成了嚴重損失和惡劣影響。三被告人積極參與,其行為均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系共同犯罪。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具體分析如下: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和 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的區別是:
首先,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是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行為。
(一)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有以下特征: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秩序,即正常的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秩序。侵犯的對象是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
2.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行為。所謂“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是指在首要分子的煽動、策劃下,糾集多人共同干擾、破壞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的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秩序,既包括暴力性的擾亂活 動,如在國家機關、企事單位和人民團體肆意沖砸辦公用具、物品、門窗等物;也包括非暴力性擾亂活動,如聚眾侵入、占領黨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的工作場所,封閉其出入通道,進行糾纏、哄鬧、辱罵等;“情節嚴重”,主要是指擾亂的時間長,糾集的人數多,擾亂重要的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秩序,造成的影向惡劣等;“造成嚴重損失”,主要是指公私財物或者經濟建設、教學科研等受到嚴重的損失和破壞等。 “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和“造成嚴重損少”都是構成本罪的要件.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但并非所有參與擾亂社會秩序的人都構成本罪,構成本罪僅限于擾亂社會秩序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所謂“首要分子”,是指在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犯罪中起策劃、組織、領導作用的犯罪分子;“其他積極參加的”,是指在擾亂社會秩序犯罪中積極、主動參加或者起重要作用的犯罪分子.4.主觀方面是故意。行為人往往企圖通過這種擾亂活動,制造事端,給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施加壓力,以實現自己某種無理的要求或者借機發泄不滿情緒。
(二)認定本罪應當注意劃清界限。
本罪與一般擾亂社會秩序違法行為的界限。兩者在表現形式上是可能相同的,都擾亂了正常的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秩序,主要區別是是否情節嚴重、是否造成嚴重損失以及是否屬于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如果情節一般,沒有造成嚴重損失的,或者屬于普通參加者,是一般違反治安管理的行為,可給予批評教育或者治安管理處罰。
其次,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是指聚眾沖擊家機關,致使國家機關工作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行為。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的正常工作秩序。犯罪對象是國家機關,即各級國家權力機關、黨政機關、司法機關和軍事機關。所謂“聚眾沖擊國家機關”,是指聚集多人強行包圍、堵塞、沖入國家機關的行為;“致使國家機關工作無法進行”,是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管理職權、執行職務的活動,因受到沖擊而被迫中斷或者停止;“造成嚴重損失”,主要是指妨害國家機關重要公務活動的,政治影響惡劣的,致使國家機關長時間無法行使管理職權,嚴重影響工作秩序的,給國家、集體和個人造成嚴重綠損失的,等等。本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根據刑法規定,并非所有參加沖擊國家機關的人都構成本罪,構成犯罪的只是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的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
結合本案,被告人司建華在此次擾亂活動中積極參與,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圍攻、毆打公安干警;被告人李某某在他人的唆使下開車拉人到李集交警中隊鬧事,參與毆寸丁公安干警;被告人李紅套受人指使收集偽證,為鬧事提供借口。此次擾亂活動嚴重影響了李集交警中隊的工作秩序,致使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長達8個小時之久,造成了嚴重損失和惡劣影響。三被告人積極參與,其行為均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且系共同犯罪。應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對三被告人定罪量刑。在犯罪過程中,三被告人起次要作用,系從犯,依法應從輕或減輕處罰。 綜上所述,本案判決是正確的。李獻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訂無限期合同離職有賠償金嗎
2021-01-09有房貸的房子能進行反擔保嗎
2021-01-15怎樣能撇清婚內債務
2021-03-11危險駕駛罪所需要的證據有哪些
2020-12-12自己租房合同掉了怎么辦
2020-12-23合同糾紛管轄法院約定不明確怎么辦
2021-01-07離婚后可以終止探視小孩嗎
2021-01-04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侵權行為是什么
2020-12-10扶貧房若不贍養老人能收回來嗎
2021-01-26兒子沒能力贍養老人怎么辦
2021-01-15旅游保險的保險項目具體有哪些呢
2020-12-14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車險理賠流程一覽
2021-02-03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車險理賠次數與保費有什么關系
2020-12-15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該將重復保險的情況告訴各保險人嗎
2020-11-11人身保險受益人為配偶,離婚后受益人怎么認定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