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額犯的類型化是我國刑法中相對特殊的一種現象。由于數額要件其本身的特殊性及對我國刑法犯罪構成的內部構造產生的影響,在認定數額犯時往往容易引起爭議。在數額犯的認定過程中,應以犯罪主客觀相統一為前提,準確把握現實的數額與行為人主觀方面的“數額“之間的聯系。只有當行為人客觀上侵犯的數額達到或者超過法定定罪標準,并且主觀上對客觀上侵犯的數額有所認識即有犯罪的故意時,數額犯的成立方能得以確認。
原則解釋:
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只能根據犯罪構成理論,遵循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進行分析。
原則分析:
主客觀相統一原則,即主觀與客觀相統一的刑事責任原則,其基本含義是: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責任,必須同時具備主客觀兩方面的條件。即符合犯罪主體條件的人,在其故意或者過失危害社會的心理支配下,客觀上實施了一定的危害社會的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了嚴重威脅或已經造成現實的侵害。如果缺少其中主觀或者客觀任何一個方面的條件,犯罪就不能成立,不能令該行為人承擔刑事責任。
應該深信,并不是任何明知、應知自己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認識狀況,都包含了犯罪構成主觀要件中的認識狀況,即是對犯罪行為的客觀性質、對象特征和結果性質的認識。在具體的犯罪構成中,行為人的認識狀況要以刑法所要求的具體的犯罪行為的客觀性質、對象特征和結果性質為其內容,如果行為人的認識內容不具備刑法所要求行為的客觀性質、對象特征和結果性質,這種認識狀況就不是犯罪構成主觀要件的認識狀況。所以,數額犯主觀故意的認定,只有認真運用刑法理論,堅持主客觀相統一原則,謹慎分析行為人的主觀認識狀況,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也只有這樣,才有助于從行為的主觀方面劃清犯罪行為和其他行為的界線,從而使有罪的人受到應有的刑事制裁,使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因此,對數額犯定罪處罰的最基本的條件是行為故意必須包含對“數額要件”的認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說明行為人認識到了其行為的犯罪內涵。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講解的"定罪數額與犯罪主客觀要件的關系"相關知識。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只能根據犯罪構成理論,遵循主客觀相統一原則進行分析。如果你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本網站進行詳細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損害責任糾紛起算點如何確定
2021-02-02國家賠償質證程序
2021-02-14支票日期怎么算,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收取支票時需要提防哪些“支票陷阱”
2021-02-23公示催告申請后幾天催告
2020-12-05信用卡逾期還款后果
2020-11-19如何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4承攬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20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實踐中 如何認定勞動關系解除的時間
2021-02-18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意外傷害險的賠與不賠
2020-11-30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車禍受傷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0-12-21保險合同的效力如何
2020-12-15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土地承包合同是不是要式合同
2021-01-17山林土地入股合同范文內容是什么
2021-01-24已經簽訂了補償協議還能拆遷維權嗎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