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開不予公開的范圍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明確了不予公開的政府信息的范圍: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行政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制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信息。
提到政府信息公開原則,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是“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對此需說明兩點:第一,所謂“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是一個通俗的說法,不是法言法語。《條例》第5條的表述是:“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第二,這一通俗的說法總體上是符合法律本意的,但需要作具體的辨別和界定。
政府信息可以分為兩類——公共信息與個體信息。
所謂公共信息,是指行政機關依職權制作的,適用于不特定多數人的信息。《條例》第10、11、12條所列舉的需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除個別項目外,都屬于公共信息。對公共信息,應當“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公共信息原則上都應主動公開,其不公開的例外情形有兩類:一類是國家秘密;另一類是可能危害公共利益,如《條例》第8條所規定的“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所謂個體信息,是指行政機關依職權制作或者獲取的個人信息、企業信息,這類信息首先是個人的、企業的信息,這是第一性的,然后才是政府信息,這是第二性的。因這類個體信息往往屬于或者可能涉及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因此,行政機關對這類信息應該“以不公開為原則,公開為例外”。個體信息原則上不予公開,其公開的例外情形也是兩類:一類是經權利人同意后,依申請公開。操作中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在征詢權利人意見過程中,權利人逾期不予答復,是視為同意還是不同意?筆者認為,按照保護優先的理念,應當“以不公開為原則”,視為不同意公開。另一類是因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即權衡的結果是公開所保護的公共利益大于不公開所保護的個人隱私或商業秘密的,可以決定主動公開。
關于個體信息,這里沒有把企業之外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列入個體信息范疇。具體可以分為三種情形:
一種是和企業相似的具有商業秘密的經營性主體,如工商個體戶、合伙制經濟實體。在以往的立法和執法實踐中,這類主體都是參照企業執行的,無需特別申明。
第二種是具有公益性質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包括行政機關外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人民群眾團體等,因其組織的公益性質,在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其信息也是以公開為原則的,而且應當屬于主動公開的范圍。
第三種是自治組織(如居委會、村委會)、自律組織(如行業協會、業主委員會等),其依法承擔公共管理職能所產生的信息,應當屬于政府信息范疇,涉及不特定多數人的公共信息應當以公開為原則,涉及個體信息則以不公開為原則。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第五條規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應當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則。第六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準確地公開政府信息。行政機關發現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管理秩序的虛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發布準確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第七條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協調機制。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應當與有關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確認,保證行政機關發布的政府信息準確一致。第八條規定行政機關公開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公民有權要求對關涉自身不準確政府信息記錄予以改正,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證據證明行政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有權要求該行政機關予以更正。條例同時規定,該行政機關無權更正的,應當轉送有權更正的行政機關處理,并告知申請人。根據條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提供與其自身相關的稅費繳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政府信息的,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或者證明文件。
公民可主動向政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政府信息量大面廣,涉及社會生產生活各個方面,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政府信息只涉及部分人和事。基于此,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主動向政府申請獲取所需要的政府信息。除了條例規定的行政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還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國務院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門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根據條例,向行政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包括數據電文形式);采用書面形式確有困難的,申請人可以口頭提出,由受理該申請的行政機關代為填寫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條例規定,對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行政機關根據下列4種情況分別作出答復:屬于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獲取該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徑;屬于不予公開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依法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或者該政府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對能夠確定該政府信息的公開機關的,應當告知申請人該行政機關的名稱、聯系方式;申請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作出更改、補充。
條例特別規定,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應當公開的內容,但是能夠作區分處理的,行政機關應當向申請人提供可以公開的信息內容。
條例同時明確,行政機關認為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公開后可能損害第三方合法權益的,應當書面征求第三方的意見;第三方不同意公開的,不得公開。但是,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予以公開,并將決定公開的政府信息內容和理由書面通知第三方。
4類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條例明確,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
政府信息公開不予公開的范圍,一般涉及到社會安定的信息,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工作人員都是不能夠輕易公開的。國家的行政機關,對于涉及到國家秘密以及其他有關隱私安全的信息,也是需要嚴格遵守保密協議的。
政府信息公開的方式有哪些?
政府對業委會訴政府信息公開有什么規定?
群眾如何申請政府信息公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法對一人公司怎么規定
2021-02-25什么是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區別?
2020-12-11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時間及鑒定機構如何選擇
2021-01-21網購電腦賬戶激活了還能退嗎
2021-02-28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教師被開除可否提起行政訴訟
2020-11-29交通事故單位如何賠償
2021-01-25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合法嗎
2021-02-28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保險公司賠償的時限是什么
2021-02-14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誰為保險代理人惹的禍負責
2021-02-18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理由應從哪些方面審查
2021-02-20如何區分土地出讓金與地價的不同點
2021-02-04房屋拆遷補償不到位,該怎么辦
2021-01-09農村房屋拆遷怎么補償
2020-12-14關于拆除房屋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2-03高速拆遷是屬于公益拆遷嗎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