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無力償還信用卡會坐牢。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
《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即被定為“惡意透支”。
這一《解釋》對《刑法》中信用卡“惡意透支”的原有概念進行了完善,這也是國內首次為“惡意透支”給出明確定義。
《解釋》同時對信用卡惡意透支所涉金額進行了規范。規定透支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認定為“數額較大”;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為“數額巨大”;10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而所謂透支數額,為持卡者局部歸還的數額或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
“信用卡本來就是用于透支的,現在多了這些‘雷區’,以后我都不敢刷卡了。”對于《解釋》的出臺,一位持卡者在網站論壇中這樣留言。但事實上,只要持卡者主觀上并無惡意,同時用卡習慣良好,《解釋》中的處罰措施離持卡者很遠。
“‘兩次催收’和‘超過三個月沒有歸還’算‘惡意透支’,但如持卡人沒有接到有關通知或者文書,導致超過一定期限沒有歸還的,就不屬于‘惡意透支’。”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只有具備主觀上‘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進行透支的才屬‘惡意透支’,才構成犯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副院長孫-謙表示。他同時稱,如持卡者存在明知無法償還卻大量透支不歸還、肆意揮霍透支不歸還、透支以后隱匿、改變通訊方式、逃避金融機構的追款、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等方式拒不支付透支額度的,將被視為惡意透支,應追究刑責,但在公安機關立案后法院判決前已償還全部款息的,可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免除處罰。透支數額較大,但在立案前已償還全部款息,情節輕微的,也可不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為什么公司人格否認不是對公司法人人格的永久性的剝奪
2021-03-06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民法典如何規定父母離婚后的父母子女關系
2021-02-19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兒媳贈與公婆房產怎么繳稅
2021-03-15集資房滿兩年以什么為標準
2021-01-19企業勞動合同免責協議書有效嗎
2021-01-26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無故解雇員工如何補償
2021-02-28保險人在賠償后有哪些權利
2021-01-11人身保險的保險標的是指什么
2021-01-02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10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2-15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2-09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的代理詞怎么寫
2021-01-28內部承包合同有何效力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