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人無力償還信用卡會坐牢。
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規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3個月仍不歸還的,應當認定為第一百九十六條規定的“惡意透支”。
《關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凡持卡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超過規定限額或者規定期限透支,并且經發卡銀行兩次催收后超過三個月仍不歸還的,即被定為“惡意透支”。
這一《解釋》對《刑法》中信用卡“惡意透支”的原有概念進行了完善,這也是國內首次為“惡意透支”給出明確定義。
《解釋》同時對信用卡惡意透支所涉金額進行了規范。規定透支額在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的,應認定為“數額較大”;1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的為“數額巨大”;100萬元以上的為“數額特別巨大”。而所謂透支數額,為持卡者局部歸還的數額或尚未歸還的數額,不包括復利、滯納金、手續費等。
“信用卡本來就是用于透支的,現在多了這些‘雷區’,以后我都不敢刷卡了。”對于《解釋》的出臺,一位持卡者在網站論壇中這樣留言。但事實上,只要持卡者主觀上并無惡意,同時用卡習慣良好,《解釋》中的處罰措施離持卡者很遠。
“‘兩次催收’和‘超過三個月沒有歸還’算‘惡意透支’,但如持卡人沒有接到有關通知或者文書,導致超過一定期限沒有歸還的,就不屬于‘惡意透支’。”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只有具備主觀上‘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進行透支的才屬‘惡意透支’,才構成犯罪。”最高人民檢察院副院長孫-謙表示。他同時稱,如持卡者存在明知無法償還卻大量透支不歸還、肆意揮霍透支不歸還、透支以后隱匿、改變通訊方式、逃避金融機構的追款、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等方式拒不支付透支額度的,將被視為惡意透支,應追究刑責,但在公安機關立案后法院判決前已償還全部款息的,可從輕處罰,情節輕微的,可免除處罰。透支數額較大,但在立案前已償還全部款息,情節輕微的,也可不追究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網絡著作權與傳統著作權有什么區別
2021-02-14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起訴離婚程序步驟詳解
2021-01-15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標準
2021-02-21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征用土地糾紛如何解決
2021-03-23大連住房公積金提取條件有哪些
2020-11-09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疫情期間工資怎么發
2021-03-11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保險代理人的資格條件有哪些
2021-01-20車子保險沒額度了能再買一份保險
2021-01-03車上人員責任險什么情況免賠
2020-12-13保險合同盡到說明義務是否就可以免責
2021-01-26代理商出具的授權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0-11-09關于國家鼓勵開荒地的政策
2021-01-11個人協議出讓國有土地違法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