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中關于罪與非罪的界限是怎么規定的
因此,我國刑法中關于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規定的:
(一)根據刑法第13條的但書規定如以區分
我國刑法第13條前半部分規定了犯罪定義,在但書中又明確規定:“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边@里是指行為雖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情節明顯不嚴重、不惡劣,危害很小,因而不構成犯罪。對“不認為是犯罪”不能理解為不以犯罪論處或免予刑事處分,而應當理解為不構成犯罪。
(二)根據總則條文關于犯罪構成一般要件或排除犯罪的條件的規定加以區分
1、從主觀罪過上加以區分。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認為是犯罪。
2、從責任年齡上加以區分。不滿14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的8種特別嚴重的犯罪以外的其他行為的,不負刑事責任。
3、從責任能力上加以區分。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
4、從行為性質上加以區分。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行為實質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因而屬于合法行為,不構成犯罪。
(三)根據分則條文關于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規定加以區分
那么,社會危害性的輕重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呢?主要決定于以下幾個方面:
1、從犯罪主體上區分。有的行為須具備特定身份才能構成犯罪,如瀆職罪的主體必須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而其他人員實施該行為的,不能構成該罪。當然如果其他人員伙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共同實施的,應以共犯(教唆犯和幫助犯)論處。
2、從犯罪主觀方面區分。有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構成,過失實施這類行為的不構成犯罪,如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有的行為要求明知某些情況才能構成犯罪,如窩贓罪;有的行為具有一定目的才能構成犯罪,如走私淫穢物品罪。
3、從犯罪對象上區分。如遺棄罪對象只能是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非此不能構成本罪。
4、從犯罪客觀方面區分。有的犯罪要求發生在特定時間、地點,如非法狩獵罪;有的行為要求數額較大才能構成犯罪,如詐騙罪;有的行為要求以特定手段(方法)實施才能構成犯罪,如防害公務罪;有的行為需要造成一定后果才構成犯罪,如重大責任事故罪。
5、從情節上區分。有的行為要求情節嚴重才能構成犯罪,如侮辱罪;有的行為要求情節惡劣才能構成犯罪,如虐待罪。
當然,以上只是一些比較常見的區分罪與非罪界限的標準,刑法條文規定的區分標準并不限于此,在實踐中要注意根據不同行為的不同情況具體分析其社會危害性是否達到嚴重程度,從而認定是否構成犯罪。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死緩可以減刑嗎
2021-01-10刑事賠償如何受理
2021-02-03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房產證抵押貸款所需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4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企業經濟性裁員的條件和程序規定
2021-02-23國際鐵路聯運發生的貨損能直接起訴嗎
2021-01-19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投保一定能獲得賠償嗎
2020-11-08保險責任免除條款都是有效的嗎
2021-03-14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存在格式條款嗎
2021-03-14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投保率
2021-02-16鄉級人民政府怎樣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
2020-12-02店面拆遷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