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二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發包。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發包的,不得改變村內各集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權。第二十二條規定,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時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二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向承包方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或者林權證等證書,并登記造冊,確認土地承包經營權。第五十一條規定,因土地承包經營發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等調解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二)《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七條規定,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調解工作,幫助當事人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四)國土資源部2003年1月3日頒布的《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第二條規定,本辦法所稱土地權屬爭議,是指土地所有權或者使用權歸屬爭議。第十四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爭議案件不作為爭議案件受理。
二、處理該類問題的原則:
(一)根據法律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以農戶為單位作為承包方,集體土地所有者代表作為發包方,簽訂土地承包合同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頒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對已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予以確認。
(二)土地承包法是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維護農村土地承包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是加強土地管理,維護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法律依據。
(三)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基層政府,法律賦予了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調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的職責。鄉鎮人民政府主要依據土地承包法調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離婚怎么進行財產分割
2021-01-05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最高法院將出臺勞動案件司法解釋
2021-01-25關于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0-11-25離婚后可以終止探視小孩嗎
2021-01-04商業銀行是企業法人嗎
2021-03-20順位抵押擔保合同中抵押權實現的順序是什么
2021-01-22室內裝修造成房間空氣污染承攬人應否賠償
2021-03-08勞務外包員工離職補償
2021-02-26在外地工作發生工傷有哪個仲裁管轄
2021-02-04索要民工工資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17整容手術意外有保險可買嗎
2020-12-19保險合同中或字引發了一場官司
2020-11-29少年摔了一跤死了 保險公司卻不肯賠付
2021-01-26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2021-03-18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保險代理人的業務包括哪些范圍
2020-12-21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什么是機動地
2020-12-11辦理土地轉讓手續需要提供的詳細資料有哪些呢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