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假冒業主出租房屋構成犯罪嗎
(一)基于嚴謹的法理分析:偷租行為雖存不當得利因素但亦構成刑事犯罪
從法理上對偷租行為進行分析,偷租行為中的獲利行為雖存在民事上的不當得利因素,但也符合刑法上相關罪名的構成要件,當以刑事犯罪予以認定。民事上的不當得利與財產犯罪是一種交叉關系而并非界限問題。民事上的不當得利并不是行為人的犯罪阻卻事由。民法上的不當得利是指,沒有法律上的原因取得利益,致使他人受損害的事實。作為債的發生原因,不當得利發源于羅馬法上的“個別訴權”,經過漫長的演變,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原因,基本被世界各國的立法所認同。關于不當得利,我國《民法通則》第92條也明確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給他人。”據此,有學者認為,既然民事法律已就相關行為進行了規定,王-洋的“偷租”行為也完全符合我國不當得利之構成要件,只要責令王-洋將不當得利之數額返還給戶主即可,完全沒有必要再以刑事犯罪予以追責,否則不僅有混淆民事違法和刑事犯罪之嫌,也違背了刑法的謙抑性原則。
(二)基于樸素的法律情感:偷租行為并不止于民事糾紛
無論在民事司法領域,抑或在刑事司法視野中,在對某些案件進行價值判斷定性之前,尤其是面對一些似罪非罪的疑難案件時,可以嘗試根據自己的樸素法律情感和基本的法律素養對案件進行最初步的預判。也就是說,在精準地運用法條和法學理論剖析法律行為之前,適當將情感因素介入價值判斷當中,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美國著名法學家波*納曾明確總結道:“對一些法律問題的回答,完全可以從情感的認知理論上尋求幫助。”這是因為,情感作為人類社會認知的一種重要形式,不僅體現在情感反應通常是由信息所激發的這一顯明的意義上,還體現在情感是對信息的最直接、最樸素的加工。一般認為,法律情感比一般的情感更趨理性,因而可以充當通常意義上的推理的輔助。例如,近年來,當人們越來越多地看到或者親身經歷酒后駕駛導致家破人亡的情形時,民眾的第一反應是悲痛,這種情緒就表達了對酒后駕駛行為的不贊成,而同樣的結論如果想通過立法形式予以確立可能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因此,將法律情感融入價值判斷之中有其合理性。
業主要是遇到了保安假冒自己將房屋出租出去的情況,肯定是可以通過法律手段去追究該保安的法律責任,要求保安還租金并且賠償房屋損壞的費用。面對保安假冒業主出租房屋,業主如何追究,建議你可以咨詢律霸網上相關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吃了餿玉米食品安全怎么賠償
2020-11-10企業固定資產轉入清理是怎么辦
2021-03-16預抵押能否實現擔保物權
2021-03-21事故全責不處理能年檢嗎
2020-12-31不安抗辯權什么時候行使
2021-01-16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花錢收別人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12買賣合同范本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021-01-29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終止的勞動合同應保存多久
2021-01-20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10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意外險拒賠后如何申訴
2021-02-18我的汽車在外地出險怎么辦
2020-12-16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什么部門確定
2020-12-18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方式有哪些其補償標準該如何計算呢
2021-03-19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是按人口算還是按實際面積算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