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幾種情形
(1)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處罰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但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2)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為了逃避處罰,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顧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主觀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與被害人的死亡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罪定性,按照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惡劣情節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3)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損傷特別嚴重,即使及時搶救,受害人的生命也無法挽救,行為人為逃避責任而逃逸,對死亡結果的發生聽之任之,行為人的逃逸行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并無實質上的因果關系,也不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應以交通肇事后逃逸處以3至7年有期徒刑。
(4)行為人肇事后,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致他人死亡的,可分為以下二種情況:
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訓,而忘記其他義務導致再次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為人的兩行為均構成交通肇事罪。
其二行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盡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顧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導致多人死亡,主觀故意由過失轉化為故意,其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屬于危害公共安全,對行為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5)行為人肇事后,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如將被害人放在不易被發現的地方,自己駕車逃跑,使被害人處于無法得到救助的環境中,主觀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傷亡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0-12-04律師要收多少代理費
2021-02-16全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一致嗎
2020-12-05住房公積金是不是共同財產
2020-11-30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業務承包關系算雇傭嗎
2021-01-13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公司注銷勞動合同是否自動終止
2020-12-28患病職工合同期已滿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1-17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保險公司倒閉了保險怎么辦
2021-01-13保險法上的近因原則是怎樣的
2020-11-24二手土地轉讓稅費怎么算
2020-11-122020年棚改,房屋拆遷補償怎樣計算
2021-03-15拆遷安置房有哪些顯著特點
2021-02-13廣州舊城改造三分之二戶同意可強拆
2021-02-27拆遷拿不到賠償標準怎么處理
2020-12-10房屋拆遷時,會對宅基地進行評估嗎
2020-12-19遇到“未批先占”“少批多占”,該如何維權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