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犯通常是出現在犯罪著手之前的一種犯罪形態,此時因為尚未實際開始實施犯罪行為,因而其實也就不會造成什么損害。但此時畢竟會認定為犯罪,因而也是需要對行為人作出處罰的,那么預備犯的相關處罰原則是什么呢?接下來,律霸小編就這個問題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犯罪預備的行為有哪幾種
下列行為屬于為了犯罪而準備工具的行為:
(1)準備用以殺傷被害人或排除被害人反抗的器械物品的,如購買匕首、尋找棍棒、繩索等;
(2)準備用以排除犯罪障礙的器械物品的,如準備斧頭砸門,準備鋸錯撬鎖等;
(3)準備用以到達或逃離現場的交通工具的;
(4)準備用以接近犯罪對象的工具的,如準備翻墻用的梯子。
下列行為屬于為了犯罪創造其它便利條件的行為:
(1)事先踩點,調查犯罪現場,調查被害人行蹤等;
(2)到達現場等候被害人的到來;
(3)勾結、集結共同犯罪人,進行犯罪預謀。
現實生活中,犯罪預備行為并不限于上述幾種。
二、預備犯的相關處罰原則是什么
犯罪預備是在一系列的故意犯罪心理的支配下發生的。為了使犯罪獲得成功,達到犯罪目的,逃避懲罰,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準備。刑法第22條第2款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具體應注意以下三點:
1、在使用罪名時,應在罪名后加括弧標明預備形態問題,如“搶劫罪(預備)”。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形態也應如此,如搶劫罪(未遂)、搶劫罪(中止)。
2、對預備犯原則上應予以從寬處罰。但是刑法對預備犯規定的處罰原則是得減主義。即審判人員可以予以從寬處罰,也可以不予從寬處罰。此外,對既遂犯是予以從輕處罰,是減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也由審判人員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具體決定。
3、應注意犯罪預備與刑法第13條“但書”的關系。犯罪預備的成立以犯罪行為足以構成犯罪為前提,如果行為人的行為屬于刑法第13條規定的“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情況的,應依法不認為是犯罪。
對于預備犯,并不是所有的都要進行處罰,此時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分析處理。至于預備犯的相關處罰原則,上文中也作出了介紹,一般情況下是從寬進行處罰,但這里是可以從寬處罰,而并不是應當從寬處罰。如果你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來電咨詢我們的專業律師。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嗎?以后還能查到嗎?
犯罪人什么時候可委托辯護人
刑事犯罪辯護人的范圍怎么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三級醫療事故判定標準
2020-12-27輕微傷抓人有時間期限嗎
2020-11-15股東與實際控制人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1-19欺騙性商標誤認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2021-03-06交通事故起訴起始時間是什么
2020-11-23出軌生子財產怎么處理
2021-03-03債務人死亡妻子應如何承擔責任
2021-02-22小孩在超市受傷,超市一定要負責任嗎
2020-12-02買賣雙方跳過中介私下成交是否還需付中介費
2021-02-09員工不簽勞動合同的應該要如何處理
2021-02-04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勞動合同變更期限是不是可以續簽
2021-01-07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應該如何運用
2020-12-12人身保險合同當事人能否約定損失賠償條款
2020-11-10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2被保險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9移居境外的人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法律對保險代理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2自家承包地建大棚是否違法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