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人的交通肇事行為必須達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程度,這是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行為人沒有造成上述嚴重后果而逃逸的,則不應認定該行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僅能作為治安處罰的從重情節考慮。
行為人在逃逸時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導致了交通事故的發生,這是行為人的主觀認知因素。如果行為人沒有意識到交通事故的發生而離開現場,則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只能認定其構成一般交通肇事罪。需要強調的是,筆者所說的“明知”,是指行為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如果行為人“應當知道”自己的行為造成交通事故而裝作不知道,逃離事故現場的,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逃逸的目的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這是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一個重要因素。
實踐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數人是因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親友及其他圍觀群眾的毆打而逃跑,這些人往往在逃離現場后,很快通過報告領導或報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處理。顯然,這些人的主觀惡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認定時加以區分,以保證準確適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縱。當然,行為人出于正當目的逃離現場后,必須及時向有關機關報案,接受法律處理,否則,如果行為人一逃便杳無音信,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行為人的逃逸行為不應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我國刑法規定的交通肇事后逃逸并不是單指的當場逃逸,也包括事后逃逸,關鍵是看行為人的主觀目的與社會危害性,交通肇事后,雖及時將被害人送往醫院搶救,但在之后卻畏罪逃跑的仍應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棚改拆遷后第二套房是否可享受購房補貼
2020-12-13網絡服務提供者對于權利人通知負有什么義務
2021-01-162020金融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
2020-11-26留置人員一定有罪嗎
2021-02-25監察機關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1-01-17藥店行政處罰多長時間上交罰款
2021-01-13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發回重審的案件能否移送管轄
2020-11-14申請強制執行,但是被告拒不執行判決該怎么辦
2021-03-26委托拍賣合同應當載明什么
2020-12-22抵押物變現后怎么提存
2020-11-15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北京樓市調控細則15條正式出臺(全文)
2020-12-23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人身保險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23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三者險保險人的義務包括哪些
2021-01-17投保企業財產保險綜合險的計算公式
2021-01-03保險業務規則和保險組織機構管理規定的行為有哪些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