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基本解釋
(一)此中“逃逸”的理解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或救助義務而逃離事故現場,致使被害人未能得到及時救助而死亡。行為人在逃逸之時,對于被害人可能死亡的結果,可能有認識,也可能沒有認識,但無論有無認識,都只能在定交通肇事罪在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幅度內量刑,而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是指在已經發生的交通事故中的受傷者,而不是有學者認為的是在交通事故發生后,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的交通事故的被害人。如果將此中的“人”理解為行為人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的被害人,則有可能將行為人在逃逸過程中由于被害人的原因而引起交通事故而導致被害人死亡的責任都由行為人承擔,其結果是對其適用刑法第133條第三個法定刑幅度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二)“人”的理解
刑法只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字樣,這里的“人”指的是誰,刑法理論界有以下幾種觀點:
1、這里的“人”只限于先前肇事中的被撞傷者
2、這里的“人”僅指肇事者逃逸過程中致死的其他人。對“人”的這種理解實際上就是所謂的二次肇事問題。
3、這里的“人”既指第一次肇事受傷者又指逃逸過程中的被致死者
那么,“因逃逸致人死亡”中“人”的范圍包括逃逸過程中致死的其他人嗎?筆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從字面上理解,似乎將這里的“人”理解為包括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而致死的人在內有一定的道理,但從立法邏輯上分析,顯然是太過勉強,是不合適的。理由如下:如果逃逸中行為人沒有再違反交通運輸法規而致死他人,那么按照第二種觀點便無法適用該規定;如果逃逸中行為人再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那么這完全是行為人又實施了一個新的、獨立于先前交通肇事罪的交通肇事行為,而非刑法第133條中“因逃逸致人死亡”所指的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節。
《解釋》第5條規定:“‘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這一規定正確地指明了“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僅限于行為人逃逸前交通肇事所撞傷之人,而非指“逃逸”行為再次發生“事故”而導致其他人死亡。
交通肇事后,行為人已經知道被害人重傷,但棄之不顧而駕車逃跑,只是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搶救而死,屬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加重處罰情節。所以奉勸大家開車一定要小心,切莫出事故,如果還有其他問題,不妨到律霸網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丁旭峰律師,河南駐馬店人,中共黨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常州律師協會會員,江蘇鼎國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黨員,畢業于鄭州大學、廣西師范大學,擁有本科法律文憑和法學碩士學位文憑,具有高校教師資格證書,有著二十余年的豐富法學教學經驗和深厚法學理論功底,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系管理、合同關系、家庭婚姻、知識產權、民間借貸等有獨特的見解和豐富的實務處理經驗。業務領域:企業法律顧問、合同糾紛、知識產權、人身損害、債權債務、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刑事辯護。聯系電話:15961442562;QQ:649205185;微信:15961442562;郵箱:649205185@qq.com
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許可尷尬落幕
2020-12-13法律意見書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1-03-12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條件有哪些條件
2020-11-27外貿公司老板要員工逃稅,員工有罪嗎
2020-11-24交通事故賠償有期限嗎
2021-03-23冒充軍官行騙怎么處罰
2020-11-29單方面離婚申請書
2021-01-27車輛沒過戶怎么簽免責合同
2021-03-04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信用卡違約金按天算嗎
2021-01-03被繼承人的死亡時間如何確定
2021-02-03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上班途中遇車禍,公司賠21萬
2020-12-06員工的試用期工資是多少
2020-11-10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辭職是否必須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3處分以后能否直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26企業做出調崗決定,員工是否應無條件服從
2021-02-10壽險索賠指南
2021-03-07空難后保險應該怎樣理賠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