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犯罪什么意思,認定共同犯罪有哪些例外情形
共同犯罪是《刑法》第25條規(guī)定的,盡管只有短短10個字,卻涵蓋刑事立法中共同犯罪立法的目的范圍。即,主體為兩人以上,主觀為共同故意。據(jù)此我們可以將實踐情況中的以下情況看作共同犯罪的例外情形,也就是說貌似共同犯罪實質上不是共同犯罪。
1、共同過失犯罪不是共同犯罪。由于共同過失行為,不具有共同故意行為的整體性,也就是說共同過失行為由于不具有同謀的特點,所以社會危害性沒有共同故意的大,只需要單獨就過失行為處罰即可。
2、共同故意和共同過失之間不構成共同犯罪。例如武警擅離職守,致使罪犯逃跑。前者的過失行為并不和后者的故意行為之間構成共同犯罪。
3、間接正犯和被利用者之間不構成共同犯罪,所謂間接正犯是指故意犯罪人利用不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或者不知情者犯罪的行為人。由于不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不構成犯罪,不知情者沒有犯罪故意,所以利用人和被利用人之間不構成共同犯罪。
4、同時犯之間不構成共同犯罪。例如甲乙二人不約而同的在河兩岸伏擊丙,同時開槍致使丙死亡,由于甲乙二人之間沒有共同的故意,所以甲乙二人之間不構成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的司法規(guī)定
我國《刑法》第25條規(guī)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從這個概念出發(fā),構成共犯的條件是共同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故意,在客觀上共同行為人的實施行為必須符合特定的一個犯罪要件。但在司法實踐中,各共同行為人卻因參與犯罪環(huán)節(jié)的不同、程度有差異,而使得司法人員在認定是否是共同犯罪中的共同行為時產生認識上的偏差,使某些應當以共同犯罪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人逃脫了法律的懲處,又使某些應當以主犯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人被錯誤認定為從犯得以從輕處罰。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共同犯罪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由于不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不構成犯罪,不知情者沒有犯罪故意,所以利用人和被利用人之間不構成共同犯罪。如果你對此還有更多相關問題,律霸網(wǎng)提供專業(yè)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復議中申請人應該承擔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08宅基證改名字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17公務員加班費規(guī)定
2021-03-06律師考證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23不是上市公司能進行股權融資嗎
2021-02-12開車不小心撞到人被起訴產生的費用可以理賠嗎
2021-03-26破產和解制度對債務人的積極意義是什么
2020-12-05家庭暴力案例
2021-02-27建設工程合同中要怎么約定仲裁條款
2021-02-09什么是合同撤銷權
2020-12-01勞動調解用人單位可以不到場嗎
2020-11-29離婚訴訟中,以夫妻一方為被保險人的人壽保險應如何分割
2021-01-21掛靠車輛出事故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0-12-12家庭財產保險條款
2020-12-02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也談《“拼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3-05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肇事送醫(y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投保人應該履行什么義務
2020-12-23